【摘 要】以活動的形式進行美術教學,對中年級的孩子來說,更能使學習成為一種自發的活動,讓孩子在玩中學會探索,培養個性,促進溝通,形成習慣,在玩樂中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繪畫行為習慣,提高孩子的繪畫表現力,發展孩子的創造力。
【關鍵詞】美術;活動;創造力
貪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許多科學家小時候就是在玩樂中開啟了探索世界,探求知識的大門,以活動的形式進行美術教學,對中年級的孩子來說,更能使學習成為一種自發的活動,有利于兒童自由地表現自我,發展個性,大膽創造。
一、在玩中學會探索
怎么樣讓孩子有目的地玩,探索地玩,教師的啟發、引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活動之前就布置一整串問題、任務,然后對他們說“你們去玩吧”,那就像是給孩子們帶上了枷鎖,這樣孩子們玩起來也不會輕松快樂,思維必定受到局限。如在教學《灑水成畫》時,一上課,我就抱著一個大塑料瓶高興地說:“同學們,我們一起到操場上過潑水節吧!”我一邊灑水,一邊問:“猜猜看,我灑的是什么圖案?”孩子們圍著我,你一言,我一語地猜了起來,當他們看到老師畫出了奔騰的大馬,張牙舞爪的螃蟹,美麗椰子樹時,也都迫不及待地跟著灑了起來,于是種種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有的孩子灑水太大,老是糊成一片;有的孩子滴水太細,一下子就干了,不能成畫;有的孩子滴水總是偏離自己的目標……
面對孩子們的這些困惑,我做起了穿針引線的工作:我把成功和不成功的孩子編在同一個小組,引導他們交換使用瓶子。在嘗試使用別人的瓶子時,孩子們不知不覺地進行了觀察、比較,他們發現秘訣在擠水時用力的大小和瓶蓋的小孔上。有的學生還嘗試交換瓶蓋試一試,還有的拿出備用的蓋子重新刺孔,更有的干脆合作畫一幅畫,這樣不至于干得太快。孩子們不斷地帶著滿臉的喜悅把他們的經驗傳授給我和其他同學。整節課,孩子們沉浸在玩灑水的游戲中,并從玩中獲得了觀察、比較、分析,合作等探索性的學習方法。
二、在玩中培養個性
美術創作本身非常注重強調個性,個性是創造的第一生命力,尊重和保護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在美術課堂中,給學生提供寬松的課堂氛圍,建立民主和諧的活動情境,鼓勵和刺激學生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絕不用教師個人主觀意愿去約束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個性表現。這樣,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才能得到展現。如教學《風來了》時,我在課前創設了一個這樣的活動情境:在愉快的音樂聲中,全班同學和我欣賞FLASH動畫——《風起時》的各種場景,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喜悅,如沐春風,一片沉醉。我趁機引導:“這么溫柔美好的風走了多可惜,同學們,你用什么方法把風留在我們的畫紙上呢?”有的孩子說“我用彩筆把它們畫上來。”有的孩子說:“我用彩紙把它剪下來。”有的孩子甚至說:“我用彩色毛線把它們繞出來。”孩子們紛紛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表現風。畫著,畫著,我突然發現一個孩子用一組圖畫來表現風來自不同的方向,形象生動極了。我立刻豎起大拇指說:“你真了不起!你一定會能畫出更形象,更奇特的風”……
三、在玩中促進溝通
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交往,容易打開封閉的心靈,有了發現自我和展示自己思想的機會,也給了同學之間分享彼此觀點的機會,這種交流和溝通會促進主體的自我意識和創造性的發展,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審視自己和評價他人的能力。因此,美術活動應該多給學生創造溝通交流的機會。如學習《變化的魅力》時,在啟發學生想象時,我先讓每個同學把想法畫在本子上,暫不讓同學其它看見,然后小組同學用猜的方式交流畫的是什么?結果大部分的同學畫的都是水中的倒影,只有一個同學畫的是哈哈鏡的效果。我發現孩子們都向他投去了羨慕贊賞的目光,可見孩子們已經不滿意自己的作品,學會評價別人了。這面哈哈鏡的作用真大,它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智慧的大門,在后面的想象創作中,孩子們在不斷的交流中拓寬了思路,各種各樣的形象生動的圖案出現在孩子們的紙上。一個人的智慧往往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更是挖掘不完的資源,而挖掘這個資源的途徑就是交流溝通。
四、在玩中形成習慣
作為美術老師必須意識到在美術課中,行為習慣的培養也舉足輕重的,例如上課時,我采用了小組競賽的方式,讓學生懂得自律,知道上課不可以隨意離開座位、講悄悄話;通過“我是環保小畫家”的情境模擬,教會孩子畫筆應該怎樣正確的使用,如何合理擺放;教會孩子懂得手工課上,橡皮泥使用的時候要注意衛生;課后要整理書桌、清理垃圾……另外,我發現,才剛上完一學期的美術課,有的孩子的作業本已經丟掉或有的變得破破爛爛。這樣孩子們有些有趣有意義的繪畫作品就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也使得有些孩子們在美術課堂上漫不經心,不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于是我靈光一閃,在下學期時,我實行“綠色作業”的計劃,開展“綠色作業”的評比活動。課堂上,孩子們躍躍欲試,積極向上,踴躍參加各項游戲,創作活動。在這些游戲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學習熱情高漲,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美術習慣,并且增強了孩子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作為美術老師,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充分創造條件,創設情境,安排活動,豐富美術教學的形式,讓孩子充分地玩,盡情地玩,在玩中激發孩子學習美術的興趣,在玩中培養孩子的繪畫行為習慣,在玩中提高孩子的繪畫表現力,在玩中發展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嚴育洪.教育我們還能做什么.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王大根.美術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