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姚主任您好!今年6月,寧波成功獲批成為首個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前不久剛剛召開了高規格的推進大會。這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市金融辦做了大量工作,首先請接受本刊的祝賀。
姚蓓軍:國務院批準寧波設立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放眼全國,這是保險領域唯一一個上升到國家戰略級的保險創新試驗區。
對于寧波來說,這也是寧波歷史上唯一的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驗區,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我們從事金融工作的同志感觸都很深——這么多年來,終于有了一個國家級的金改試驗區花落寧波,而且還是國家唯一的、上升到國家戰略的試驗區。我們珍惜,一定會千方百計努力完成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的各項目標任務。
國務院批復這個試驗區,是站在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推動運用市場化手段參與社會治理,而保險恰恰是非常好的應用于社會治理的市場化渠道和手段。當前我們在社會治理中更多還是傾向于行政推動,未來隨著社會文明、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還是需要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去參與社會治理,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這么多年來,寧波一直致力于運用保險工具參與社會治理。這一重要舉措,也成為寧波得以獲批試驗區的重要原因。
記者:事實證明,近年來寧波已經成為全國保險創新領域最活躍的城市。2014年我們獲批成為全國首個“會省市共建”的保險創新綜合示范區,時隔兩年又成為國家首個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寧波為什么要爭創全國保險創新的先行區?
姚蓓軍:我們認為,寧波雖然在保險創新上先行了一步,但在國家城市定位和金融保險業綜合實力上,與北上廣深等城市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我們要把寧波的先發優勢轉化為寧波的比較優勢。寧波歷史上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金融業發達的城市,想當初江廈錢莊林立。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試驗區建設,讓寧波重返金融重鎮的地位。
近十年來,寧波以問題為導向,持續推進保險創新工作。2008年金融辦成立后,就遇到了金融危機,無抵押、無擔保的小微企業通過銀行融資非常困難,我們在研究對策的過程中就想到了保險,通過保險解決小微企業擔保問題,銀行和保險公司共同承擔風險,使銀行能夠放心貸款給小微企業。小額貸款保證保險作為“寧波經驗”推出,在全國開了先河,大家都沒想到還可以通過這種手段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像這樣,這幾年我們通過商業保險公司推出的創新產品有100多項,都是圍繞社會治理過程中、經濟發展過程中、民生薄弱環節中政府最關心的、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些工作得到了國務院以及中國保監會領導的認可。他們看到了寧波真正在用保險、真正理解保險、真正舉全市之力在打造保險之城。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多次來寧波調研,對寧波真正把保險運用于社會治理創新摸索出很多“寧波經驗”“寧波樣板”“寧波解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自11月1日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推進大會召開至今,各方都已深切感受到了保險業給寧波帶來的生機和活力。今后寧波將在保險組織創新、地方項目合作、政府社會治理、保險供給側改革、“互聯網+”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譜寫保險創新新篇章。
記者:寧波建設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的基礎如何?
姚蓓軍:寧波搞保險創新的基礎是非常扎實的。總體來講,一方面,是歷史淵源深厚,中國第一批民族保險公司就是寧波人創辦的,第一張航海保險合同也是由寧波人簽署的,寧波具有保險發展的優越基礎和良好的人文環境。另一方面,是基礎條件較好,經濟相對發達、市場化程度比較高、法治比較健全,我個人認為這三方面因素也是保險發展很重要的條件。具體來講,以下幾方面優勢特別突出: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十年來,先后出臺一系列支持保險業在寧波創新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制度文件,初步構建了保險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夯實了政策基礎。如《關于強化創新驅動加快經濟轉型發展的決定》,將保險業置于寧波市轉型發展的重要位置,重點推進科技保險服務于創新驅動,為寧波市轉型發展提供動力和動源。配合“新國十條”,為充分發揮保險這一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的作用,寧波市人民政府還出臺了《關于建設保險創新綜合示范區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保險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災害救助水平、提高農業保障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等基礎性作用。隨著《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寧波市“十三五”金融業發展規劃》的出臺,進一步提升了保險服務調結構轉方式、服務民生、服務“三農”、服務港口經濟的功能,把創建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保險創新產業園區作為地方金融改革的重要內涵,強化保險創新發展的引擎作用,為推動保險業健康有序、創新有力地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經濟發展環境優良。改革開放以來,寧波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成為大陸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政府透明度連續位居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首位,多次榮獲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稱號。外來投資者對寧波的印象都很好:法治健全、市場化程度高、契約精神好、政府管理很透明,這是我們寶貴的優勢,也是我們的內在動力。
區位交通優勢突出。寧波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點城市,是服務國家兩大戰略的重要支撐點,戰略區位優勢和戰略發展地位極其突出,寧波——舟山港是“一帶一路”重要的交通樞紐,綜合交通網絡發達。優越的區位、交通條件,為寧波市參與“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保險體系建設,打造“一帶一路”保險區域中心,對接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集聚保險資源優質要素,推動保險產業創新和集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保險產業相對發達。近年來,寧波保險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發展速度快。2015年全市保費收入達到228億元,近10年年均增長超過15%;資產總額超過500億元,是2010年的2.5倍;從業人員超過2.9萬人,保險業成為寧波市國民經濟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二是服務能力強。截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市場主體58家、服務網點近600個,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分別達到2970元和2.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三是社會保障水平高。“十二五”期間,寧波保險業累計提供風險保障36.55萬億元,賠付417.65億元,為保障地方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記者:從“示范區”到“試驗區”,我們可以理解為后者是前者的升級版嗎?從字面上看僅兩字之差,實質上將給寧波帶來哪些新的利好?
姚蓓軍:為乘勢而上,擴大寧波保險創新的示范效應與影響力,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試點機會,通過保險創新發展打造我市金融業比較優勢,2015年我市提出要打造示范區的升級版——創建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
寧波獲批國家保險創新試驗區,不僅從國家爭取到了一塊“金字招牌”,而且第一次使寧波的金融改革創新上升為國家戰略,使寧波具備了將保險創新的先發優勢轉化為比較優勢、并最終形成引領優勢的機遇和條件,提升了寧波在全國金融改革大版圖、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分量,并使我市在以下方面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
一是提升寧波城市地位和影響力,并帶來經濟效益。寧波獲批國家保險試驗區的消息,引起了媒體及全國各地的廣泛關注,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央媒都作了深度報道。試驗區獲批前后,已有十家左右的央企、大型民企或金融機構主動和我們聯系,希望到寧波這塊保險創新“熱土”設立保險法人機構;保監會也將在新機構設立方面給予寧波一定的政策傾斜支持,近期我市一家壽險法人機構有望獲得保監會批準籌建。新機構的設立,將給我市帶來更多的保險資金,貢獻更多的稅收。
二是提升我市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保險在扶貧扶弱、疾病防控、應對公共突發事件、自然災害風險防范等方面都能發揮積極作用。通過保險創新深入開展,可以改變政府以往行政命令、大包大攬,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的困局,使我們各級政府切實“減負”,轉變職能,輕裝上陣。
三是優化我市產業結構。通過保險全產業鏈的打造,不但可以做大做強保險業,而且會帶動與保險相關的養老、長期護理、汽車、健康、互聯網、制造業等相關產業發展,發展壯大我市的生產型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
四是惠及更多百姓民生。寧波作為國家保險創新試驗區,享有保險稅收優惠試點的優先權,在長期護理保險、健康險、養老保險等民生領域也獲得了先行先試的資格。
五是進一步促進對外開放合作。中國保險創新發展論壇(又稱“保險達沃斯”)在寧波的舉辦,將推進“一帶一路”保險交流合作,使寧波保險創新吸引世界眼光,進一步促進我市的對外開放合作。
記者:國家首個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抓手?
姚蓓軍:要持續推進保險業創新發展,必須結合寧波的區位條件、城市資源稟賦和現實基礎,走差異化的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才能跳出寧波搞創新,跳出保險搞創新,為國家保險行業改革創新積累一批可以在全國保險行業復制、推廣的經驗。我們制定了建設國家保險創新試驗區“五二一”的總體思路。
五個目標,即使寧波成為保險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創新高地,使寧波成為撬動保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支點,使保險成為帶動寧波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使保險成為寧波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支柱,以及使寧波成為保險界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聚焦點。
兩“全”路徑,即積極踐行“全域保險”理念和打造保險全產業鏈。“全域保險”就是將保險應用于社會治理的全領域、經濟建設的全過程、民生福祉改善的全方位,建設“保險型城市”,使保險成為引領城市創新轉型變革的主軸線。保險全產業鏈是吸引保險機構和各路資本來甬組建全產業鏈和生態體系、創新商業模式。加快保險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保險全產業鏈建設,以保險為核心,實現跨界融合,更好地對接滿足客戶保險服務需求,推動相關產業提質增效,形成保險業與相關產業的集群發展。
“一個主陣地”,就是把保險創新產業園作為寧波建設國家保險創新試驗區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抓手。產業園將按照開放式、內涵式、集約式建設理念,構建“一核多點”的空間格局,強化園區空間結構的開放性、協調性、互融性,促進保險創新產業園與寧波市產業布局、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實現無縫對接和深度融合。寧波市委已經發布了試驗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其中也包括支持發展保險產業園區的政策,這將有力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
記者:能否請您具體介紹下保險創新產業園區的情況?
姚蓓軍:保險創新產業園在具體建設路徑上,概括起來為“三新一優”。
一是新的理念和空間布局。不搞傳統的產業園區套路,而要適應“后土地財政”時代特征,按照盤活存量、優化增量的原則,強調空間結構的開放性、協調性、互融性,促進保險創新產業園與寧波產業布局、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實現無縫對接和深度融合。
二是新的產業形態。重點設立特色型、功能型、創新型保險法人機構,大力引進培育功能性總部機構與高端專業中介機構;加快建設中國保險研究與文化傳播、保險交易、保險共性技術服務、保險產品與技術創新孵化器等行業基礎性平臺。積極開展“互聯網+”行動計劃,整合集約保險產業發展優勢資源和要素,實施“大保險”下的全產業鏈建設,構建業態豐富、有機互聯的保險生態系統。
三是新的管理運營模式。園區將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資本+管理”模式,堅持兩條腿走路,并設立保險投資控股公司、保險創新與產業發展基金等資本運作平臺,引導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
四是最優的軟硬件環境。我們將引導支持各保險公司都能積極參與保險創新產業園建設。寧波市政府將從土地、辦公條件、財政、創新保護激勵機制等方面,為產業園建設提供最佳的條件。總之,通過在保險創新產業園內集聚開展保險全產業鏈建設,最終將產業園打造成全國知名的保險業集約區、保險創新集成區、保險文化集合區和保險人才集聚區。
記者: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花落寧波,不僅僅是一種榮譽,更承載著光榮的使命,肩負著重大的責任。接下來,寧波將如何為國家保險行業改革創新積累一批可以在全國、全行業復制、推廣的經驗?
姚蓓軍:下一步,寧波將以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獲批為契機,以打造“全域保險”和“全產業鏈保險”為途徑,加快開展保險創新產業園區、中國保險創新論壇、保險博覽園、保險風險承保實驗室、保險創新發展研究院等重點工作,夯實國家級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基礎,努力使寧波的保險創新經驗和成果為全國、全省的經濟改革發展服務,使保險成為帶動寧波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使寧波成為保險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創新高地。
責任編輯:夏年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