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作為中東歐地區的主要經濟體,是歐洲發展較快的市場之一,也是極具吸引力的外商直接投資目的地。據了解,自2003年至2015年,波蘭已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逾1300億美元。波蘭已成為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戰略重心,其作為中東歐明珠的投資價值正在被發現。未來,波蘭將成為寧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點。
經濟基礎和地理位置優勢明顯
波蘭國土面積達31.2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850萬,2015年GDP為4748億美元,在歐盟成員國中都居于第六位。從整體水平來看,波蘭經濟狀況良好,GDP增長較快,債務率較低,失業率逐步降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波蘭是歐洲少數幾個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之一。而且,波蘭財政健康,公共債務低至GDP的51%,遠低于87.8%的歐盟平均水平。
波蘭居于歐洲大陸心臟位置,處于連接東西歐的橋梁位置,交通運輸業比較發達,其主要鐵路運輸企業波蘭國鐵貨運股份公司的總貨運量在歐盟位居第二。在擁有的環波羅的海33個港口中,格但斯克港口的總貨運量在整個波羅的海地區位居第二,是波羅的海唯一能讓最大的遠洋集裝箱船直接靠泊的碼頭。
在“一帶一路”建設規劃中,波蘭是中歐陸路運輸路線上中國貨物進入歐洲的首個歐盟成員國,同時也是歐洲經濟區成員國的第一站。目前有多條中歐班列抵達波蘭,渝新歐、蓉新歐、鄭新歐等全程近1萬公里,運行時間12至18天,比海運縮短了20天左右。得益于便利的交通,中波經貿持續升溫,2015年中波雙邊貿易額達到170.9億美元,中國成為波蘭第二大貿易伙伴。
投資營商環境吸引力較強
波蘭的總統制民主體制轉型較為成功,政黨輪替、政治格局相對穩定,法制建設相對成熟,政治法治環境良好。波蘭屬于歐盟成員國,波德關系緊密;奉行“新大西洋主義”,屬于北約成員國,波美關系具有戰略支持;秉持靈活的東方政策,有效處置波俄雙邊關系;借力維謝格拉德集團影響中東歐國家,外交和經貿關系成熟穩定。
為幫助外國投資者進行投資,波蘭除了推行市場自由化和資產私有化、優化基礎設施、設置經濟特區(SEZ)外,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激勵政策。其中包括,經濟特區的所得稅豁免、不動產稅豁免;從國家層面及歐盟層面為投資者提供現金補助,以支持新的投資和創造就業崗位,補助最多可以達到投資總額的50%。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16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波蘭的營商環境2012年全球位列74位,2016年已升至25位。
除此之外,波蘭的企業所得稅率為全歐盟最低,僅為19%。而且,波蘭的增值稅體系與歐盟體系實現了同步,增值稅標準稅率為23%(適用于大部分服務和商品),對于特定商品和服務也適用如8%、5%和0%的增值稅率。個人所得稅方面,標準雇傭薪酬適用18%和32%的累進稅率,但有一定的稅收籌劃空間。
高質量、技術熟練的勞動力資源是吸引投資者到波蘭投資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波蘭勞動力市場靈活且富有彈性,長期占據由歐洲雇員聯盟(FedEE)評估的勞動者潛力排行榜首位。據統計,波蘭人口占中東歐人口的38%,其中年齡小于49歲的年輕人占全國人口的64%。1700萬年齡在15-64歲的專業勞動者中,受過中等教育的占比35.8%,受過高等教育的占比19.8%。而且,其勞動力成本遠低于西歐國家,平均月薪705歐元(不含稅),同時也低于捷克等鄰國。
在金融系統方面,波蘭呈現出穩健有效的態勢。波蘭銀行系統抗打擊力相對較強,屬于中東歐少數幾個不需國家支持的銀行系統之列。目前,波蘭華沙股票市場正成為區域領袖及投資中心,在過去十年中上市公司數量翻番,日交易額幾乎增長三倍,是中東歐地區最大的股票市場。
可投資產業呈現多樣化
李克強總理在參加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時指出,中國鼓勵國內信譽好、實力強的企業以工程承包、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中東歐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中歐陸海快線建設,支持亞歐之間運輸通道建設。這使得波蘭作為亞歐大陸橋樞紐的投資價值進一步凸顯,港口鐵路基建、電力設施建設、倉儲物流提升、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投資機會較多。
從工業制造及生產性服務業來說,波蘭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擁有汽車及零部件、家用電器、航空航天等歐盟制造、服務業基地。從投資的進出口替代角度而言,波蘭對中國最主要的出口是精加工工業產品(機械、車輛、精密設備),占出口總量的30%;波蘭從中國進口主要為機電產品,約占進口總量的56%。基于市場需求考慮,精加工工業、機電、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具有投資機會。從工業地產建設角度而言,在波蘭配套服務較好的經濟特區和工業區建設園中園,打造優質工業地產項目,可以吸引西歐、美國和中國工業生產企業入駐,具有重要機遇。
在互聯網平臺建設方面,可以投資網上經貿平臺建設,重點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網上交易平臺,以及支付、信用、物流等支撐體系建設方面,依托中國的巨大市場和互聯網技術優勢,拓展網上貿易通道。同時,還可以投資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借助Fintech迅速發展、區塊鏈應用加快的契機,把中國互聯網金融特別是移動支付、供應鏈金融、眾籌等方面的優勢延伸到波蘭,形成投資的先發比較優勢,在應用、服務、研發等方面實現國際化。
值得一提的是,波蘭的文化藝術具有全球影響力,音樂、美術、設計、電影等文化產業都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因此針對中國市場的文化對接項目可深入探究。波蘭旅游資源豐富,但是旅游設施和服務方面投資相對滯后,在文化游、定制游方面有一定投資合作機會。而且,波蘭教育科技水平較高,知名跨國公司英特爾、3M、西門子等均設有研發中心,中國企業在探索創建聯合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等技術創新平臺,推動科技和產業創新合作方面具有較大空間。
除此之外,波蘭兩大優勢產業也是并購投資的重要選擇。一是礦山機械制造業。這是波蘭的支柱產業,長期保持著世界領先的優勢。Kopex、Fasing及Famur等代表性企業看好中國采礦業的發展前景,希望能與中國企業建立緊密合作。二是農副食品加工業。憑借高質量和價格優勢,食品業已成為波蘭發展最快和最重要的行業之一。波蘭食品的主要市場是歐盟,近年來出口呈兩位數增長,出口到中國的肉制品和奶制品也穩步增長,這為投資帶來了一定機遇。
大規模投資時機成熟
截至2015年,中國企業在波蘭累計投資超過13億美元,寧波企業投資12個項目,涉及醫藥、加工、貿易等領域,共計1.24億美元,較為活躍。2016年,光大國際、阿里巴巴等一批知名企業布局波蘭,其中光大國際的單筆投資就高達1.23億歐元。隨著中國大企業的投資進入,大規模投資波蘭的時機已經成熟。
投資流程上,外商在波蘭成立公司不再要求有政府許可,來自歐盟成員國的投資者適用波蘭公民的準則自由開展經濟活動;來自歐盟或者歐洲自由貿易協定國家外的外國投資者,可通過以下途徑開展業務:合伙、有限責任合伙、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公司。投資者應當簽署成立文件、制定公司章程,然后向國家法院登記部門申請公司注冊,并向統計局申請獲得新公司REGON編號,為公司開設銀行賬戶,向稅務局注冊以獲得NIP稅號。接著,向社會保險機構(ZUS)注冊,并雇傭會計或者外包會計,最后要簽署所有必要的授權委托書。開業前,必須為非波蘭籍員工申請并取得工作許可證。
投資方式上,小額投資、建立微型公司以綠地投資為宜;對于大型企業而言,跨境收購成為投資波蘭布局“一帶一路”的捷徑。中資企業應當與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等國家隊進行聯動,做好項目投資、設施共享、風險管控方面的協同;同時,應獲取如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以及海通銀行等在波蘭擁有多年經驗的中資金融機構的支持。
投資風險上,要重視兩個方面的風險。一是法律和政治監管風險。應加強與波蘭本土投資銀行、律師事務所深度合作,掌握投資領域的法律,特別是《經濟自由法》《商業公司法》和《國家法院注冊法》的相關規定,充分評估政治監管舉措變更的概率和風險。二是戰略和管理風險。投資前應當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全面的盡職調查,制定精準的業務發展、成本控制戰略規劃,還要充分把握中波文化差異,做好內部管理流程的設計,以實現投資決策和管理的科學化。
(作者系寧波赴波蘭比得哥什市掛職干部)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