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3年秋天,美國傳教士馬高溫在寧波創辦了寧波第一家西醫診所,取名為“浸禮老醫局”,是我國最早建立的西醫醫院之一。1889年,美國人蘭雅谷接任為第三任負責人,將醫局改名為“華美醫院”。1922年,蘭雅谷把多年的薪酬和社會人士祝他60大壽的賀禮捐贈醫院興建大樓。而后,于1925年,他在醫院基礎上成立了寧波私立華美高級護士職業學校。這便是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當時校址在望京路5號,今年正好辦學90周年。1935年畢業于寧波私立華美高級護士職業學校并擔任過校長的老校友倪素琴,不久前從美國寄來對母校的祝福。
1860年,南丁格爾在英國圣托馬斯醫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她被人們譽為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列入世界偉人之一。英國人把她看作是國家的驕傲,在倫敦為她塑起銅像。在中國,寧波人金雅梅畢業于美國紐約醫院附屬女子醫科大學,成為我國第一位女留學生,創辦我國第一所公辦護士職業學校——北洋女醫學堂,創辦我國最早的公立女醫院——北洋女醫院(局),主持天津醫科學校等。
可見寧波人在推動中國護理事業發展上也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而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最早創辦的專業便是護理專業,這也標志著寧波正式開始培養專業護士。
2013年10月,學校緊緊圍繞“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浙江精神、“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的寧波精神,提煉了“仁愛、健康”校訓。“仁愛”指寬仁慈愛,愛護、同情的感情。中華民族傳統的仁愛,以信為基礎,倡導人與人之間要有仁愛之心、仁慈之心、仁義之心。“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等素質。
“要涵育學生樹立‘仁愛、健康’的理念,以促進自身健康為基,以守護他人健康為業,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成為兼具仁愛、仁術的仁者。”校黨委書記周國明說,通過提煉“仁愛、健康”校訓,勉勵教師樹立“人之子女,吾之子女,人之健康,吾之健康”精神,答疑解惑教書育人;訓導學生滿懷仁愛之心,努力為人類的健康貢獻力量。周國明認為,培育大學精神,要通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培育過程,要歷經大學精神的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大學精神的顯性和隱性育人作用才能顯現出來。
2012年學校首屆學生工作大會,提出“以‘仁愛健康’為主基調,建設優良校園文化”。愛心是一種號召、是一種行為、是一種正能量、更是一種使命。2014年,學校邀請了第44屆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王海文來校作始業報告。王海文上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白衣天使、共產黨員、當代革命軍人報效國家、熱愛人民的大愛情懷和矢志追求。2014級學生丁立芬說:“我相信,只要我們肯努力,我們會慢慢地向南丁格爾靠近。”學校堅持每年舉行護士節加冕儀式,由寧波市護理界前輩為同學們授燕尾帽;激勵同學們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和職業素養,培養愛心、真心和責任心,認真對待每一位病人,呵護人類的生命健康。
“衛生類高職院校,由于培養的學生主要從事衛生健康服務業相關工作,故其文化具有仁愛、健康元素。”校長任光圓如是說。
早在1990年,學校組建了8個學雷鋒小組,開展咨詢義診、老年護理、心理溝通、臨終關懷等,1992改名寧波衛生學校青年志愿者大隊(寧波市第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務大隊)。海曙區老年病院還特別贈送了錦旗,上書“時代雷鋒,青年楷模”。
2007年,他們開展“愛心天使”生命關懷志愿服務,關注生命、發揮專長、服務社會,通過與寧波李惠利醫院合作開展臨終關懷服務活動,讓更多彌留之際的病人安詳離去,享受人間最后的尊嚴和溫暖。志愿者在《愛的日記》中寫到:“小時候,幸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長大后,簡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最大的幸福就來自于我身邊所有人的呼吸!”“愛心天使”生命關懷志愿服務獲得全省高校教書育人典型案例、寧波市首屆高校校園文化品牌等榮譽。
2009年,針對女生占94%的實際情況,開展“青春健康”志愿服務,通過宣傳倡導、人生技能培訓、同伴教育等,為青少年、家庭和社會提供性與生殖健康宣傳服務的青春健康教育。作為寧波市“國家青春教育”的試點單位,學校發揮強大的專業和人才優勢,成立了全市首個青春健康協會、組建了寧波市青春健康同伴社。目前,學校被授予中國計生協首批國家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學生青春健康受教育率達到100%,指導老師尹幼明還受到李克強總理的接見。
2012年,開展“健康家園”專業志愿服務,通過整合學校資源,對接地方需求,爭取政府支持,實現社會服務的專項健康志愿服務,以“健康家園”專業志愿服務為基礎的“長青藤”社區健康服務站獲省第九屆“挑戰杯”泰嘉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一等獎。
2013年,98位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師生組成“愛撒無聲”言語康復志愿服務隊,義務幫助70多名聾兒進行聽覺言語康復訓練,獲“浙江省大中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百優團隊”、寧波市暑期實踐首次設立的“十佳夢之隊”等榮譽;學校還成立寧波市慈善義工健康服務大隊,以“服務社會、傳播文明、促進和諧”為宗旨,自覺做傳統美德的繼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實踐者、新型人際關系的倡導者。
學校升格為高職院校以來,確定了“厚人文、明醫理、強技能、高素質”人才定位,探索培養學生“仁愛思想、健康理念、生命情懷、服務精神”的職業精神。“仁愛、健康”校訓,教育學生對生命多一分尊重,對健康多一分珍視,對他人多一分關愛,對社會多一分責任。學校將“仁愛、健康”納入師德規范要求,將“仁愛、健康”文化融入學校教學、管理、服務各個環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時代生命力喚起著師生內心的高度認同,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傳承“仁愛、健康”校訓,促進了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拓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增強了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效性。老師努力做師德高尚、醫德高尚的人,教學合格、學生滿意的人,有責任感、敢擔當的人,每年為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捐款。學生社會責任感、奉獻精神明顯增強,志愿獻血日益增多。學校培養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周行燾博士,全國高等學校護理學教材評審委員會委員、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孫秋華教授,黨的十七大代表、受到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親切接見的余姚市人民醫院大內科護士長裘秀菊;涌現了被《新華每日電訊》等媒體稱為“最美教師”下班途中救人的謝靜忠,被新華社等媒體贊為“劃出甬城最美彩虹”的救人護士長鄭秀麗,被中國新聞網等媒體譽為“最美天使”火車上救人的實習生呂瑞花,杭州實習期間街頭挺身救人的“最美學長”吳亮,26歲生日當天在《中國人體捐獻自愿書》上簽字捐獻器官的校友周洪鑠,拾金不昧為失主挽回百萬損失的蔣冰鑫等校友等等。
仁愛惠澤心靈,文化涵養美德。今后的歲月中,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全體師生,會一如繼往地傳承理念,“仁愛健康”不但要花開校園,更要灑落人間。
(作者單位: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吳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