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研究鐵路車輛檢修制度時,不能僅從技術可能性角度去考慮,而且要考慮到檢修的經濟性原則。降低修理費用,要貫穿到車輛檢修的過程之中。
關鍵詞:設備可靠性;經濟性;車輛壽命;檢修體制
為了保證車輛設備的長時間無障礙運行而進行的分析處理過程,這就是設備的可靠性分析。設備的可靠性差會導致設備發生故障的概率大。所謂可靠性:是指設備機能在時間上的穩定程度,或者說在一定時間內不發生問題的程度(概率)。設備的可靠性,是由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構成。所謂固有可靠性,是指該設備由設計、制造、安裝到試運轉完畢,整個過程所具有的可靠性,是先天的可靠性。當固有可靠性或者使用可靠性,或這兩種可靠性都降低時,設備就有可能發生故障。對故障采取對策,重要是對故障原因在固有的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上進行識別。當固有可靠性提高時,提高使用性就比較容易,而當固有可靠性低時,要提高使用性就十分困難。因此,從根本上講,要防止故障的發生,最有效的對策就是注意設備固有可靠性的形成,即重視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和調試全過程。
一、可靠性特征量
研究可靠性特征量,必須首先明確“壽命”的含義,在日常生活中,產品的壽命往往是指產品的可使用時間,每一個產品都有自己的固有壽命,但具有在實驗后(包括使用后)才能確定。故產品的壽命是一個隨機變量。在可靠性工程中,不可修復的壽命是指發生失效前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修復產品的壽命是指相鄰兩次故障間的工作時間,此時稱為無故障時間。從數學上講,研究產品的可靠性主要是研究產品壽命的概率分布;而可靠性特征量則是隨機變量壽命的一些措施。壽命的單位多數為時間,如小時、千小時等等,也可以為動作次數,運動距離等。
二、合理確定車輛的經濟壽命
技術是為經濟服務的,一切技術活動,一切技術方案,都可以講求經濟效益,是一切技術工作的核心,否則,技術就不能轉化為真正推動生產發展的生產力。同樣在研究鐵路車輛檢修制度時,不能僅從技術可能性角度去考慮,而且要考慮到檢修的經濟性原則。降低修理費用,要貫穿到車輛檢修的過程之中,也是貫穿本文的的主線。為了實現向狀態修的轉變,需要按最小費用原則,合理確定車輛經濟使用壽命。
我國鐵路貨車檢修管理模式是按照車輛的檢修周期和列檢檢查,由于經濟的原因,在90年代以前,檢修管理的指導思想就是充分利用。實行無限壽命管理,只要在檢修中沒發現達到報廢條件的故障,在使用中沒有造成事故就一直用下去,從車輛的設計、制造、修理都沒有使用壽命的概念,誤認為使用時間越長越好,造成的后果是在相同的使用條件下,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故障率和修理工作量不斷增加,檢修成本逐年增高,明顯暴露出檢修管理模式滯后于運輸發展的要求。
三、車輛維修的經濟性
在工作中維修理論基礎薄弱,缺乏系統的研究和培訓,致使在工作中經常出現基本概念混亂,導致不清楚具體維修項目和部位等現象。因此,企業應重視和加強維修理論方面的研究。加強可靠性工程,維修性工程和維修策略的研究,特別是維修經濟性方面。世界各國鐵路和貨車的檢修制度雖然基本都是一樣的步驟,但是其檢修制度不盡相同。如各國鐵路貨車的檢修周期差別很大,主要原因是各國的貨車車輛技術不同,各國的主要路況不一樣,所以會有不同的車輛磨耗情況,也就是意味著檢修周期不一樣。
四、貨車檢修狀況分析
貨車的狀態修:貨車在工作壽命期內,將運行設備按照規定的狀態值來監察其運行參數,只要設備運行參數在規定的狀態限界以內,就一律不修。當運行參數超出規定狀態限界值時,按照規定工藝進行檢修,使其恢復到規定的狀態值內后再繼續運行。設備達到有效使用壽命,則予以更換。狀態修是在確保貨車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貨車質量的內在潛力,即利用其本身的可靠性,充分發揮其使用壽命,做到不失修、不提前修、不過剩修,把檢修工作量減少到最低限度。因所謂的計劃修,就是定期對貨車的零部件進行更換,這樣很浪費資源,計劃修太過于浪費資源。每年更換零部件所需的費用也是相當的驚人。
五、對車輛檢修體制改革的建議
世界各國鐵路貨車的檢修制度不盡相同,但大多數國家的檢修制度都以計劃預防檢修為主。中國鐵路貨車采用預防性的定期檢修制、換件修和主要零部件的專業化、集中修制。各國的檢修制度雖然不同,但是并沒有優劣之分,只是適合自己國家的車輛技術狀況、路況造成的車輛磨耗程度的不一樣,但是各個國家也具有檢修體制的不足。各個國家檢修制度相互借鑒,也許能解決這些問題,在我看來狀態修比較適合我國的貨車發展。
結束語:如果我們用這些資源對貨車進行合理的改造,我相信對我國的檢修工作也是一個進步,每年更換的零部件有一部分都沒有到使用期限,就更換掉了。因此,我認為狀態修比較適合我國的貨車維修狀態。計劃修有時也存在隱患,但是狀態修就不一樣了,因為是狀態修,所以每一部分都必須仔細檢查,就不會發生計劃修所發生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