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應積極提高自身的內部管理水平,以推進廉政建設為目標,切實將“八項規定”落實到內部控制工作的各個方面,從而提高內部控制的系統性、透明性及有效性,確保權力在“籠子內”合理運行。本文基于新常態視角,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優化建議。
關鍵詞:新常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優化對策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作為提高管理規范化程度、優化管理系統以及加強控制權力運行的重要手段,在新時期國家反腐倡廉工作的全面開展中發揮著尤為關鍵的作用。其作為行使國家權力的基礎單位,加強內部控制發揮著從源頭上加強管控的重要作用,進而促使其內部運行、活動執行管控水平得到提高。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涵義及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即在該組織環境內,通過制定、實施各種制度、方法、計劃及程序等,從而實現提高單位經營效率及資源利用率的管理與控制工作。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不僅應結合單位實際對各種經濟活動潛在風險及時進行預測和控制,還應對國家財政進行計算、整合和劃分,對本單位運行過程中的支出、負債等各項財務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與記錄[1]。相較于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作為由國家財政提供經費,以服務社會為目標的非營利性組織,其內部控制對國家機構的良性運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及現實意義: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可為公共服務的正常進行提供保障。行政事業單位需要為各類社會組織提供相應的服務,而落實內部控制,有助于提高社會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效率,進而促進國家整體經濟的良好發展。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落實財政管控及相應評價機制,有助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質量與效率。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加強、優化,可促進科學的資源配置、有效的資源使用,并降低資源浪費,從而提高了市場整體的工作效率。
二、新常態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對財政內控工作的重視不足。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人員對財政內控工作的實施起著極為關鍵的影響作用。然而,部分領導對于內部管理、控制工作意義理解的不夠透徹,未樹立正確、嚴謹的管理意識。同時,如果建立、完善了相應的財政內部控制制度,則會影響到領導權力的作用與范圍,以至于有些領導并不希望財務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對其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進而導致內部控制工作難以實施到位。
(二)行政事業單位的結構設置不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具有行使國家所賦予的權力、落實執法監督等等職能,國家為加強行政事業工作而為其提供財政撥款,并安排財政部門落實相關的執行即管理工作。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架構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各部門、各崗位的權責劃分不清,職業配置不均等,使得一些行政工作的執行出現了困難與問題,進而造成內部控制工作無法有效落實[2]。
(三)執行制度無法落實到位。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中,執行制度與管理控制工作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如果執行制度無法以制度化、規范化的方式去落實,那內部管理控制工作也就失去了相應的作用。同時,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工作中還缺少相應的風險評估工作,這無疑增加了財政管理的財務風險。
(四)內部控制管理工作隊伍的綜合素質滯后。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隊伍存在著綜合素質較為落后的問題,往往缺乏專業的財務意識。內部控制管理工作隊伍的綜合素質滯后,將可能造成行政事業單位財政管理工作的混亂,甚至會影響到社會整體公共服務的質量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建設。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優化問題對策
(一)加強全員內控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內控意識教育應在行政事業單位全體工作人員范圍內廣泛展開,發揮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突出財務、內審檢查人員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強其內控意識,確保財務工作在內控工作中發揮基石作用。因此,必須切實轉變部分領導對內部控制的片面認識,打破“上行下效”的不良風氣,以有效、規范的內控工作促使財務工作各項內容順利實施。
(二)優化內控制度,合理調整機構設置。科學、合理、規范的內控制度發揮著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的基礎與前提。因此,各單位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為導向,優化內控制度,并對內部機構進行合理調整,根據內控工作實施過程中的實際需求科學設置專門的督察內審機構等,并制定責任問責制,嚴格對各崗位人員的職責、權力進行確定與規范。
(三)改進執行模式,落實風險評估。根據目前行政事業單位中財務工作所面臨的一些問題,應當針對相關財政執行制度進行改進與優化,從而通過制度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促使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工作向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作為國家公職單位,行政事業單位在工作中,應當全面地落實相關檢查監督工作,以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有效運轉。在進行財政工作前,選擇對應的風險評估模式,再通過規范、全面的執行制度,落實風險風險評估工作。
(四)建立并完善授權審批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將審批工作向無紙化辦公的方向改進,提高辦事效率,為人民提供便利。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往往都處于“一支筆”的審批形式,這無疑對于工作的開展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在單位內的所有支出均需要主管領導的簽字,以至于簽字審批的制度變成了表面化、形式化的走過場。為此,行政事業單位應當通過適度授權,按照自身的具體工作情況,清晰地確定各部門、各崗位在日常工作中的職責與權限,并針對相關業務處理工作的審批流程、審核標準等方面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的明確。
(五)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工作隊伍的建設。行政事業單位的建立,通過服務于教育文化、經濟以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社會組織,有助于加強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進程。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目前行政事業單位中的財政工作人員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專業技能與工作素養的欠缺導致他們不能真正地符合財政管理工作的要求,進而造成行政事業單位財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出現貪污、腐敗等違法亂紀的行為。為此,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針對財政管理工作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工作隊伍的建設。從人員任聘、選拔入手,并通過定期的專業培訓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內控隊伍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真正地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結束語:綜上所述,財政預算資金是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資金來源,這造成了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相較于企業而言,一直存在來自內部的內部控制實施推動力,從而力求落實利益最大化,而行政事業單位落實內部控制的主要推動力量則來外部環境中的檢查單位外部的監督和推動力量,兩者存在顯著的區別。因此,針對內部控制管理進行改進與優化,通過切實可行的科學管理制度,全面落實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透明度,確保工作人員愛崗敬業,堅定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才能真正地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提供強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12(1):57-62.
[2] 于翠蓮.基于新規范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優化[J].財經界,2015,16(8):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