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更加重視城鎮化發展問題,把推進城鎮化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當前,全國各地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分析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的問題,牢固樹立協調發展理念,探索新形勢下推進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的新路徑。
關鍵詞:新理念;協調發展;推進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近年來,全國各地城鎮化水平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目前正處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加快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驅動力。2015年1月20日,中國經濟網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經濟數據,2014年末我國常住人口749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61866萬人,減少1095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54.77%,即城鎮化率已達到54.77%。當前,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既是增加投資和拉動消費的重要舉措,也是擴大內需的必然選擇,有利于加快調整經濟結構步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能夠更好地帶動全方位需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因此,全國各地亟需從經濟發展實際出發,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分析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的問題,牢固樹立協調發展理念,探索新形勢下推進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的新路徑。
一、區域間城鎮化發展不平衡是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的重大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地城鎮化發展水平迅速提高,推進城鎮化發展取得顯著的成效。但是,目前新形勢下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是區域間城鎮化發展不平衡。從2013年中國省級行政區城鎮化率排名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城鎮化率達到86.30%、88.02%,沿海地區的廣東省、浙江省城鎮化率達到67.76%、62.96%,而相當一部分省份城鎮化率不到50%,區域間城鎮化發展存在不平衡狀況,根據《福建統計年鑒2013》數據分析,在福州、泉州、漳州24縣市城鎮化率排行中,共有8個縣市城鎮化率超過50%,其中泉州占了6個,泉州的石獅市、晉江市城鎮化率已達到75.9%、61.5%,福州的永泰縣、閩清縣僅有36%、35%。由于存在區域間城鎮化發展不平衡狀況,不利于區域間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沿海地區與內地山區之間城鎮化發展差距較大,城鎮的空間分布不均衡,大部分的城鎮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地區,城市數量不僅偏少,而且規模也普遍偏小,加上城市之間、城鎮之間的互相聯系不夠,人才、信息和資金交流缺乏暢通的渠道,導致城鎮體系缺乏集體合力,影響經濟綜合實力和城鎮化發展水平的提高。
二、城鄉二元經濟體制是區域間城鎮化發展不平衡的主要成因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問題的成因相當復雜,有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不協調等眾多因素,而城鄉二元經濟體制是區域間城鎮化發展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在計劃經濟時期,全國各地建立城鄉二元經濟體制,推行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制度,城鄉二元經濟體制是造成區域城鎮化發展不平衡的政策性因素。實行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制約農村剩余勞動力合理流動,成為推進城鎮化發展的嚴重障礙。改革開放后,地處沿海地區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通過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率先設立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臺商投資區的舉措,加快經濟體制機制改革步伐,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城鎮化發展水平提高較快。地處山區的區域在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制度約束下,大多數農民主要在農村從事種養業,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難度大, 影響城鎮化發展水平提高,導致區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發展不平衡。
三、以協調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措施與對策
全國各地要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精神,加快轉變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協調發展的理念,明確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統籌推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區域城鎮化協調發展,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快建成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城鎮體系,以縣城為中心、城鎮為橋梁,組成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城鎮體系,更好地適應經濟跨越發展的需要。堅持以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為中心,把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發展鄉鎮企業,壯大縣域經濟,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從各地實際情況出發,尋求加快經濟跨越發展的突破口,集中精力抓好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立足各地鎮、村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加快發展工業經濟、商貿服務、文化旅游等產業。加快建設一批有特色、高質量的工業園區,發展和壯大縣域、鎮域經濟,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創業空間,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發展,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持續動力。始終保持有質量有效益和適度的速度,通過龍頭帶動做大增量優化結構,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堅持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路子,推進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