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是以河北省為例,分析了當前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大學生就業結構的現狀,分析了當前產業結構調整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優化我省大學生就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大學生就業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逐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越發成為河北經濟發展的主題。河北省作為一個傳統大省,傳統產業的比重比較大,結構亟待改善。我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竭盡全力,不斷擴大就業規模,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問題。
一、河北省產業結構與大學生就業結構的現狀分析
通過相關調查資料顯示:河北省從1985年到2012年近30年間三大產業的變化情況看,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速度快,在三大產業貢獻GDP的比率最低,而二三產業的占有率開始逐步提升,尤其是第三產業。隨著河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開始從傳統的“二一三”模式轉變為“二三一”模式。,2013年中國GDP為5688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7%。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49684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62204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開始成為領頭羊,我省產業結構開始出現“三二一”模式。2014年,河北省國民經濟實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的態勢。經過初步核算,2014年全省生產總值29421.2億元。通過對我省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數據看,河北省產業結構的調整時刻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結構轉變。我省大學生的就業取向大都集中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領域,并且隨著我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轉移,第三產業中的就業學生比重逐步增大,第一產業中比例較低,并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二、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實現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首先,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在我省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盡管傳統產業對大學生就業吸引的能力有限,但是隨著農業現代化尤其是互聯網+農業的發展,也有許多大學畢業生開始進入到第一產業中,所以說,為了適應這個狀況,一定要進一步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轉移,不斷發展農業服務業,強化對現代農業產業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國家和教育部門應該提高“三支一扶”畢業生的待遇,引導更多的畢業生走進農村;其次,優化第二產業結構。第二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不僅有利于經濟的日益提升,同時也對大學生就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時期應該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轉變工業發展思路,充分利用第二產業中的裝備制造業、鋼鐵產業、建材建筑等的增長趨勢和就業彈性,強化對大學生就業的促進;再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隨著第三產業的貢獻率日益提高和提供就業崗位的增多,應該進一步加大第三產業的發展步伐,強化服務業發展水平,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二)合理設置學科專業。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當前學科專業設置不合理,與社會需要相脫節,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結構性矛盾,高等院校學科專業設置工序出現矛盾,不同學科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中存在不同的困難和處境。因此,必須要根據產業結構發展合理調整學科專業,實現兩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高校學科專業應該按照當前社會發展需求,適應當前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就業為導向,不僅要充分考慮學科專業自身的內在邏輯發展,同時還應該參照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是專業設置與經濟結構發展相互適應,引導學生了解產業結構變化對專業知識發展的最新要求,從而提高學生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提高就業能力和就業水平。
(三)重視區域發展特色。從我省區域發展的情況看,省內高校應該采取“注重特色的非均衡”的就業發展策略,克服專業機構的趨同化發展給就業、產業結構造成的非均衡現象,而這種非均衡現象往往是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要瓶頸。所以說,河北省應該從自身出發,根據本省的發展情況和獨特的產業結構,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專業,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地區特色價值的實現,同時也有利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比如說:隨著京津冀一體化步伐的加快,河北省應該進一步強化現代服務業建設,為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礎。
結論:在大學生就業難和結構性失業嚴重的現實背景下,研究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與大學生就業政策之間的相互關系,一方面可以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使高校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更好地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升級的協調互動,從而有效促進河北省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魏立寰,李新強.關于產業結構與高職生就業結構現狀的調查原以河北省為例[J].職教論壇,2012(20)
[2] 劉福泉.河北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變動分析[J].經濟導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