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時代下人們生活態度的改變及需求
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下,人們的生活得到極大改善,物質財富不斷增長促進了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這種現象一方面滿足了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但另一方面我們應看到,越來越匆忙的快節奏生活和高欲望的物質生活所帶來的一些問題。在這種快生活節奏的情況下,人們自然會產生對這一現象的反省,從而會有一部分人們遵從于內心,意識到追隨速度所付出的代價后,試圖補償以往失去的時間,投身于 “慢生活”潮流中,嘗試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吃,慢慢思考,慢慢享受生活,試圖遠離焦頭爛額的生活,放慢節奏,以便生活的更快樂。
“慢生活”的出現與發展
面對高效快速的生活,早在1986年意大利人就推動了“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 “慢食”風潮從歐洲開始席卷全球,讓人們不斷思考自己的生活。并由此發展出一些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請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傳統。西方的“慢生活”運動雖然是針對現在社會現象所出現的運動,但其本質理念與中國古代休閑思想中儒家、道家、佛家的休閑觀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其相同點就是簡約的生活方式,自由淡然的精神境界,品味生活中的細節已達到身心和諧平衡等等。
“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懶惰,而是讓速度的指標“撤退”,讓生活變得細致。這是相對于當前社會匆匆忙忙的快節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這里的“慢”是一種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正如米蘭·昆德拉在他的小說《慢》里所寫的那樣:“如果事情發生的太快,沒有人能對事情有把握,無論是什么事情,哪怕對自己也是如此。”
在2005年意大利人貢蒂賈尼成立了“慢生活藝術組織”,提倡人們放慢生活的節奏。2007年2月19日,首個“世界慢生活日”在米蘭舉辦。2010年10月,隨著世界“慢城”聯盟主席皮艾爾·喬治·奧利維地來滬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樂活論壇,“慢城”這個概念在樂活人士、環保人士圈內引起熱議。而中國江蘇省高淳縣被正式授予“慢城”稱號,從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際“慢城”。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慢生活”已經滲透到當今社會的方方面面,面對快節奏發展所帶來的問題, “慢餐”“慢游”“慢讀”“慢愛”“漫時尚”等等一系列關于慢生活的運動不斷涌現,各種“慢設計”在這些休閑理念的影響下孕育而生。而在一些品牌的商業攝影中同樣表現出慢生活的理念,繼而引起消費者的共鳴。
“慢”生活哲學影響下的設計
慢設計最早是由瑞士建筑設計師阿特利·比特在《Anything Goes,But Slow》一書中提出的。他指出,慢設計并不是一種風格,它包含著一種細細體味的設計理念。它的出現基于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當前生活方式的反思。繼而在其他設計領域相繼會出現這一概念的設計理念,品牌精神,廣告攝影,書籍設計,景觀設計等等,給予消費者共鳴和引領。
1.牛仔休閑品牌Diesel的理念分析
Diesel是定位于年輕人的意大利品牌,它用獨特品牌理念和營銷方案,經過40多年的努力將普通的牛仔褲打造成了一種時尚潮流和一種生活方式。Diesel針對那些喜歡時尚,有些叛逆,對當下熱門的生活態度很感興趣的年輕高消費人群,以創新大膽的設計明確了它的自我風格。Diesel每一季的廣告主題雖然更換頻繁,視覺創意推廣比較多變化,但是品牌理念一直比較關注當下熱門的休閑生活觀念。
2010年Diesel春夏廣告片以“Be stupid”為主題拍攝了一組呼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干傻事的廣告片,為了尋回童年游戲時的快樂,告訴人們不要被社會規則束縛了自己的行為和心靈,宣揚一種追求輕松自在生活的品牌理念。
而在2008年Diesel的品牌理念著力于“live fast”,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和畫面感展現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反向思考“慢生活”的必要性。宣揚出它一直追求的放松的休閑理念。
2.公共藝術中的“慢”設計
公共藝術設計理念的進入點一般不是催促人們快或者添加障礙物讓人們變慢,而是提醒人們審視自己的“快節奏行為”,從而讓人們自覺的投身一種身心舒緩的生活方式當中,在舒緩快樂的狀態當中享受人生的樂趣。例如它所給予的展覽空間或者景觀欣賞,是從一個服務者的角度而不是藝術高貴感的視角去投入設計,所展現給人們的理念也是舒適和享受的。
3.無印良品的“慢”設計
無印良品可以說是慢設計理念實踐中一個成功的案例,從設計審美,品牌宣傳,產品包裝等方面無不透漏出慢生活的理念,十分注重產品與人的情感交流,簡約、自然、質樸的產品氣氛,讓人們在紛亂的快時代中感到一絲清凈和放松。在消費者心中,無印良品已經由產品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能夠帶領人們遠離快節奏生活,以慢制勝。從它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慢下來才能走的更遠。
總結
當今社會面臨以“快”為標志的生活方式,讓人們反省和認識到許多問題,城市中的車流,人們每天匆忙的工作、打卡,所產生的緊張感,使人們沒有松弛的心靈去面對大自然的美妙或是去博物館欣賞藝術。在這個問題下“慢活”風開始在世界范圍內風行起來,提倡慢工作,慢運動,慢閱讀。放慢生活節奏,讓精神和身心都得到放松。慢生活并不是蝸牛化,而是追求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
在大環境中應運而生的慢設計帶給人們更多思考和體會,改善人們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環境,慢設計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社會,市場,消費者,以及設計師們的共同努力,它會讓人們更好的熱愛生活,享受生活。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