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對光的認識開始分析照明的方式,然后從室外自然的光影表達過渡到室內中光影藝術的實例結合,最后重點論述室內空間中光影處理的新創造,為未來室內裝修的光影情緒處理提供了一定的想法和思考。
光源原理
廣義上一切可以輻射可見電磁波的物體都可以稱為光源;狹義上的光源指照明光源。光源可以分為自然光與人工光。自然光又稱“天然光”,直接排放天然光線和人工光源的光是自然光。人工光是人為產生的光源。火應該是最早形式的人工光源。隨著生產的發展,從使用火,到油燈,再逐步發展的煤氣燈,直到現在的電源。
在室內空間中光影的藝術
建筑內外,光影有時通過燈具來表達,有時通過建筑外形本身與自然光的結合來表達,不論是哪種都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裝備,還有一定的裝飾作用。這種作用是媒介本身的造型和裝飾表現出來的。在一些藝術要求高的建筑內外,與建筑物的外形結構巧妙的聯合起來,利用不同的光分布和光明暗構圖,形成獨特的藝術氛圍,讓建筑既有實用性又有藝術感。
1.寧靜柔和的空間
在光明與黑暗的互動中顯著的亮度差異會讓人產生不安定感,而那種均勻擴散的漫射光則有助于表達空間的寧靜柔和。寧靜并非意味著靜止,它是一種漸變,一種微妙的演進。設計師在營造安靜柔和的空間氛圍時,可以充分利用光的照射特性。在設計時,應該努力避免室外陽光直接透射入室內,因為強烈的直射陽光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強烈而亢奮的,刺目的光線甚至造成室內眩光而影響柔和的空間氛圍;同時要減少室內光線的明暗對比和明顯的光影效果,讓人精神放松,不緊張。
2.自然明朗的空間
自然明朗的空間氛圍是對工業化時代下建筑風格的軟化。在這空間氛圍中,人重獲與自然緊密的聯系。與自然的密切的空間使人感到舒適,而作為自然的一個因素,陽光總和馨香的空氣,和花草的芬芳與自然界一切美好事物聯系在一起。自然光對于活潑明亮的空間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室內空間中光影新思維
通過以上氣氛中光影的設計分析,我們得出自然光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設計切入點,其中體現了各種環境、美學和人的因素。處理好建筑設計等與自然采光設計之間的大關系,對于一個完美的設計必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確地運用自然光,筆者認為設計師在設計之初就應綜合考慮以下幾條設計思路:
1.尋求光明和黑暗的統一
必須有黑暗,光才是光。如今跟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城市中燈光設計和需求越來越多,反光玻璃幕墻大廈四處坐地而起,我們身邊處處都充滿了均勻刺眼的光芒。猶如安藤忠雄所說:“然而,光卻并沒有因為建筑的解放而升華,相反的活力卻不如從前了。當代建筑創作一個光的世界,沒有黑。最后像底片跑光一樣,黑暗殆盡后,空間也會散去。”如今,當技術的擴展,讓建筑照明變得容易,可是人們卻再也無法理解地方的獨特性,大量的人工光的使用,讓人們甚至不能享受人和自然的關系。
2.空間環境設計與建筑設計同步
自然采光設計是建筑物層面上的設計,不適合在建筑物落成之后再添加。與人工照明不同,自然采光的設計是通過窗戶,孔,檐口和其他組件讓自然光進入室內或適當的位置來實現。
在建筑物落成之后,采光器很難添加,除去二次投資中造價較高的因素以外,往往還會對原始設計中的結構體系、立面造型都產生較大的改動,使人對該建筑產生面目全非的感覺:而遮光器的添加雖然不如采光器添加那么復雜,但往往添加的效果卻不盡人意,甚至會影響到整幢建筑原有的藝術形象。設計師在設計最初就應該在腦海中為自然采光劃分出一片重要的區域,在考慮藝術效果、建筑風格等熱門問題的同時,同步考慮自然采光設計。
3.不同功能氛圍的空間應采取相應的采光方式
每一個建筑空間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氣氛。教堂空間需要有崇高神圣的宗教氣氛,教室空間的功能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亮度均勻、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等等。設計師應根據空間的不同功能和氣氛要求,從空間的大小、形狀、色彩、亮度、材料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設計。對于不同的空間應采用不同的采光設計,如教室空間需要避免直射陽光,那就應該采用反光板使遠窗處的亮度與近窗處的亮度相近,以保證室內獲得均勻而又充足的視看光線,這些都是設計師在建筑設計構思階段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否則在建筑落成之后,在教室空間再添加遮陽板以遮光,在中庭空間又加開天窗以引入直射陽光,都將是亡羊補牢的被動方法,既加大了建筑的投資,又破壞了原建筑的藝術效果。
結語
在環境藝術中光影對于空間形態還是占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在設計中雖然看似無形卻有意,最容易遺忘卻不能忽略的元素之一。由于在現代建筑室內設計除了研究建筑內部空間構造、裝飾設計等客觀因素外,還需研究室內空間的整體美學效應和由此引起人的生理、心理反應,而這些內容要體現在視覺效果上卻離不開“光”這一環境條件。從前人們更留意室內設計軟裝飾的運用,如今室內空間的設計已上升到一個追求內在自然本質的環境和蘊含著傳統民族以及地方性的人文藝術文脈的至高境界。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光影在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應用,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絢爛多彩。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