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山水畫繪畫中技法多樣,構圖是其重要表現手法之一。構圖不僅是畫家將其對人生、對生活、對自然的感悟融入作品,更是將山水畫內容的更高級呈現。一副意境深遠的山水畫作品必定有精妙絕倫的構圖,所以對構圖的審美特征進行分析思考很有必須。本文從山水畫的構圖表現的影響因素和山水畫構圖所展現的藝術審美特征兩方面進行了討論,以期使國畫山水畫構圖技法更加系統。
引言
在繪畫的時候,根據畫家所要表達的意境和主題,采用適當的表達形式將繪畫所采用的素材組織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統一的畫面就是構圖,是繪畫的一種布局方式。沒有成功的構圖就沒有成功的作品,只是山水畫著墨、運筆的技法的重復展現。因此,國畫山水作品需要有一個完整的構圖審美體系。
山水畫的構圖表現的影響因素
山水畫構圖表現的影響因素較多,但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首先,主觀方面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畫家的自身審美認知水平的影響。所謂相由心生,山水繪畫作品作為一種畫家內心的情感抒發途徑,往往也能夠體現出來畫家的內心審美層次和藝術修養。由于畫家的生活狀態和所受藝術環境的熏陶有所不同,所運用的構圖表現形式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在五代時期,南北畫派的山水畫就有著明顯的構圖差異,北派畫家荊浩多接觸的是北方的巍峨山色,作品構圖也就以全景式布局為主,強調巍峨的山勢,有“上突巍峰,下瞰窮谷”的構圖氣勢,其作品《匡廬圖》為傳世之作,畫面描繪了廬山的自然景色,縱深的構圖將山體的氣勢呈現了出來。其次,客觀方面的因素是繪畫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山、水、林、亭等元素的自然狀態,在山水畫中,不強調對于這些元素的寫實把握,而是強調抽象與此的意境探析。在構圖中畫家往往會對客觀的自然景觀進行藝術處理,以求達到畫面構圖的和諧、自然。在對作品進行藝術處理的同時,藝術家往往也對山水賦予了其自身的人格化特征,實現了自然與畫家的聯系,讓構圖更加富有靈韻。
山水畫構圖所展現的藝術審美特征
山水畫構圖所展現出來的審美特征是綜合了理性美與感性美,從視覺角度出發,分析受眾心理,并通過一定的章法重塑與紙面,對于作品的審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山水畫構圖展現景別形式的多樣性
山水畫是自然通過畫家的心靈和畫筆后呈現出來的作品,有著較為濃重的主觀性,同樣的景色,在不同畫家的心中往往也就有了不同的呈現形式。畫家運用不同的構圖形式來對統一景色甚至同一角度的景色進行描繪,突出其所要強調的重點而對其他主體進行弱化處理,以黃山為例,古往今來,以黃山為主體的繪畫作品不勝枚舉,卻各有千秋,其多樣性就源自于構圖的區別。
2.山水畫構圖突出主次位置
在繪畫作品中如果沒有主次關系,往往會讓作品淪為平庸,甚至僅僅是對于各個繪畫主體的細致描繪的練習作品而已。從人類的視覺角度出發,只有畫家在作品構圖中突出重點、擺明主次,觀者才能夠對作品有更進一步的分析和理解,否則會造成感情、意境的傳達偏失。古語有“凡畫山水:先立賓主之位,決定遠近之形,然后穿鑿景物,百步高低”。如畫廬山,以主峰為主體,可著重描繪,其余小峰則為次景,用勾、染等技法表現。從整體來看,山水畫的主體仍為山和水,畫面中的動物、人物、建筑、船舶等均為點綴,不可過大,不可過細。
3.虛實、疏密對于山水畫構圖的影響
構圖中虛實、疏密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繪畫過程中,為了呈現層次感和遠近感,畫家往往有意無意地都在作品中運用出虛實相和、疏密相應的美感。從局部刻畫的角度來說,虛實相結合的畫法往往可以達到以山帶水的繪畫效果,不同的主題對于筆觸的虛實也有著不同的需求,例如山石、山勢需要用更為真實的筆觸來刻畫,強調硬朗及主體輪廓,而雨雪、云霧等則需要用虛無的避暑進行渲染雕琢。疏密主要刻畫的是畫面的主次關系,筆觸較為密集的區域往往也是畫面想要著重表達和闡釋的重點意象。
4.山水畫構圖力求縱橫、開合
山水畫的構圖往往描繪的是一個較為廣闊的視域,因此如果畫得沒有縱橫感、過于注重細節,往往會讓作品錯憾大家之列,以南北朝作品為例,北朝的山水畫作品傾向于繪制北方巍峨的山勢,畫面以縱深構圖為主,畫面大氣磅礴,大開大合,符合畫家的性格及地域特征,具有和諧統一的美感,而南朝的山水作品山巒多低矮連綿,畫面縱橫有矩,山勢小開小合,而由于地勢的特點和南方的人文因素,使得這類構圖又十分和諧富有生命力。
小結
對于現代山水畫畫家來說,分析古人的山水畫構圖有著重要的意義,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對作品照搬照抄,而是應當“師古人之心,而不師古人之跡”,由于現代審美與古人有著較大差距,而不同的山水題材也有著很多優秀的作品,今人要求得突破,需要在學習古人構圖的精髓和關鍵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人的審美,進行新時代的國畫山水畫創作。
(作者單位:湖北科技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