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基于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現狀,以及市場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特征,探討提出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策略,即:注重教學引導,鼓勵學習策略創新;注重“以賽促學”,強化創新思維培養;注重社會實踐,鞏固專業教學效果;創新教學方法,強化網絡教學建設。
作為一門科學與藝術交叉結合的新興學科,環境藝術設計包括城市規劃與設計、風景園林、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等具體專業,由于專業性、藝術性較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強化專業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筆者基于專業教學實踐經驗總結,拋磚引玉地提出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構想。
注重教學引導,鼓勵學習策略創新
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感知美、鑒賞美的教育,是培養學生靈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高等院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于以知識的傳播者身份自居,將學生看成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者。但是,這種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更無法適應藝術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師生互動,將教學的重心由“教”轉移到“學”,使學生自主地、能動地學,而教師在其中發揮著“教學引導”的作用:教師的任務主要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并鼓勵、引導學生探索學習策略的創新。“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在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激發學生求知欲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謂“合作學習”,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在合理分組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確定學習主題,自主搜集學習資源,并進行組內、組間、師生間的交流與討論,達到集思廣益、互通信息、集體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有的以拍照、速寫方式收集資料,有的對所收集資源進行分類整理、鑒別、存儲,有的負責制作PPT和多媒體課件,有的在班上演示、講解學習成果,等等。事實證明,在環境藝術專業課堂教學中,這種“合作學習”模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藝術細胞,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從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注重“以賽促學”,強化創新思維培養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應該更多地關注業內的各項比賽,將社會性賽事引入課堂教學之中,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賽事,增進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培養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同時,通過參加各種規格的比賽,可以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專業學習方面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在后續學習中,更有針對性地學習提高。此外,作為專業課教師,在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賽事活動的同時,必須根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征,充分挖崛、培養學生的個性特質,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表現技巧。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隨意否定學生的藝術構思。這樣持之以恒,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藝術細胞,調動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室內陳設》專業課程教學中,就可以將理論教學與學生的具體操練結合起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專業案例教學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注重社會實踐,鞏固專業教學效果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科學性、藝術性很強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社會實踐,重視學生操作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學生理論功底比較扎實,在藝術靈感、藝術創造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由于缺乏實踐鍛煉,缺乏對建設結構、力學知識等方面的理解,造成了重藝術、輕實用的畸形發展。表現在藝術設計實踐中,過程強調美化設計,而忽視了環境設計的可行性、實用性,影響了環境藝術設計的整體效果,也就難以滿足市場和社會的需要。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學習中,既要重視校內實踐,也要重視校外實習。作為專業課教師,應該主動與規劃設計、裝修公司聯系,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實習實訓機會。同時,要積極聘請校外專家、行業領袖、專業師傅等參與課堂教學,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的戰略,以此達到鞏固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目的。此外,學生以工程技術人員身份深入企業參與專業實踐,可以感受真實的市場環境,在獲得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同時,也獲得了職業素質培養,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市場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創新教學方法,強化網絡教學建設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強化學生實習實訓的同時,還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在課堂教學設計方面,注重“藝術 + 技術”的結合,在校內實驗室基礎上,建立操作車間、陶藝工作室、模型工作室、燈具設計室等實驗場所,并配齊相應的實驗設施,使學生獲得“學中干、干中學”的機會,同時也能把教學成果直接以現實產品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所設計作品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改進的方法,等等,從而培養學生具備進入社會的初步條件。在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我們還要根據當前信息化、網絡化發展趨勢,強化信息化建設和網絡設施建設。信息資源、網絡資源具有快捷性、豐富性、互動性等特征。專業教師可以將所收集到的作品,將所掌握到的學術前沿接入校園網,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專業學習的需要。這既可以消除傳統教學中課堂時間、空間的限制,也可以為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便捷平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
(作者單位:湖南渉外經濟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