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7.2+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6)10-0025-03
摘 要:為切實加強母豬飼養管理,提高養豬場生產效益。本文就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的發病原因進行分析梳理,隨后采用中西醫結合辯證施治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同時根據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的發病原因、發病機理和治療經驗提出了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的具體防控措施,為今后的養豬生產實踐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參考。
關鍵詞: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辯證施治
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Postpartum Dysgal-actiae Syndrome,PPDS),指母豬分娩后 2 d~3 d以內,以乳汁的生成和排出全部或部分停止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綜合征,常伴發乳房炎、子宮炎,故又稱無乳綜合征,泌乳衰竭綜合征,是產后母豬常發的疾病之一[1]。國內學者曾對PPDS的流行病學和防治方法進行了不少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相關文獻也報道了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的病原種類及內分泌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探明了PPDS的發病機理[2]。大量研究表明:應激反應、激素失調、傳染因素、飼料營養和飼養管理為該病的主要誘因,而傳染性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等外產科疾病是引起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的直接性因素。在臨床上通常表現為母豬產后泌乳急劇減少、乳汁稀薄如水或乳汁中帶有凝乳絮片;母豬斷奶后長期不發情、發情不規律、下一胎產仔數減少;初生仔豬發育不良、低血糖癥、下痢、死亡率增高[3]。目前,在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的防治上大都采用抗生素配合治療,缺乏系統的預防控措施,造成該病的流行,引起母豬淘汰和仔豬死亡,嚴重影響著養豬業的健康發展[4]。為此,本文就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理進行分析,采用中西醫結合辯證施治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5]。同時根據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的發病原因、發病機理和治療經驗提出了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的具體防控措施,為今后的養豬生產實踐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參考。
1 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的辯證施治
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是涉及到母豬生殖、泌乳能力的一個綜合系統性疾病,在臨床上應根據發病癥狀的不同,發病原因的差異進行辨證施治[6]。
1.1 產后生殖道感染型
母豬在妊娠期營養控制不當,飼料單一不全面或母豬初配過早、體格過小、缺乏運動,導致母豬偏肥、胎兒過大、分娩時間過長,造成難產后人工助產時消毒不嚴格,導致母豬產道感染[7],引起產后子宮內膜炎、陰道炎繼發產后泌乳障礙。主要表現為母豬體溫升高,厭食,喜臥,陰戶流出白色或黃色的膿液繼而引起乳房區溫度升高,無乳,仔豬哺乳障礙[8]。
1.1.1典型病例
2014年4月25日,涼州區富民養殖場11號約克母豬,第2胎,產后24 h發現,厭食,精神不振,體溫41 ℃,喜臥,泌乳量少,放乳時間短,有攻擊仔豬行為,陰道流出膿性分泌物。
1.1.2 診斷
通過檢查體溫、呼吸、心率、精神狀況和采食、分泌物排除情況,詳細了解發病前狀況,結果發現病豬陰道流出膿性分泌物多日;仔豬吮乳時間延長,吃奶次數增加,頻繁尋找乳頭,拱乳房,追趕吮乳,搶吸其他乳頭,發出尖叫聲,甚至啃咬其他仔豬[9]。確診為產后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乳房炎。
1.1.3 治療
中獸醫認為產后無乳系產后氣血雙虧,腹部血淤氣滯所致無乳,治療宜用氣血雙補,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理氣健脾[10]。現代醫學認為引起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癥的直接原因是生殖道炎癥,在治療上應以控制激發感染、增進食欲、促進產后生殖系統的恢復為原則。用催產素20 IU肌肉注射,每天一次連用3 d;惠瑞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盧革氏液(碘25 g、碘化鉀50 g,加蒸餾水500 mL溶解,配成5 %的溶液)灌注子宮,母豬1次灌入100 mL,同時肌內注射100 IU鏈霉素,復合維生素B20 mL,每天2次,連用3 d。中藥用十全大補湯加味黨參30 g、肉桂25 g、川芎25 g、地黃、25 g、茯苓25 g、白術25g、甘草20 g、白芍20 g、黃芪30 g,白芷l5 g,當歸25 g,木通、茴香各30 g,水煎取汁加黃酒少許,配合飲水分2次服用。治療3 d后母豬的食欲略有好轉,泌乳量有所增加但不明顯,5 d后精神食欲基本正常,乳汁分泌正常,逐漸康復。
1.2 乳房炎感染型
受母豬飼養狀況的影響,產前過肥,產后乳汁濃度過高,仔豬不能完全食用,乳汁在乳房內滯留引起乳房炎,或由于產后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感染引起乳房炎。臨床上通常表現為無乳、乳房紅腫有硬塊、泌乳量減少,乳汁稀薄。
1.2.1典型病例
2014年4月13日,涼州區富民養殖場2號約克母豬,第2胎,產后24 h發現泌乳量明顯減少,采食量低,精神委頓,體溫分別為39.3 ℃,不愿站立,仔豬亂叫。
1.2.2 診斷
通過檢查體溫、呼吸、心率、精神狀況和采食、乳房軟硬情況,調查仔豬哺乳狀況,發現該母豬對仔豬反應冷淡,不愿給仔豬哺乳,雖然允許仔豬哺乳,但放乳時間很短,仔豬吃不到乳汁,乳房擠不出乳汁或是擠出少量稀薄如水的乳汁,仔豬下痢,被毛粗亂、皮膚蒼白、嗜睡、脫水、漸漸消瘦,死亡率增加。因此確診為乳房炎感染引起的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
1.2.3治療
中獸醫認為產后乳房炎系產后氣血不暢、熱毒血瘀所致,治則應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通風熟絡為主。現代醫學認為產后乳房炎大都與乳房內乳汁淤積、引起細菌性感染導致乳房發炎有關。在治療上對于厭食的母豬用中草藥蒲公英、木通、王不留行、地錦草、忍冬藤各120 g,蘆根l60 g,黃酒為引,水煎混飲水。對于尚有有食欲的母豬可內服獸用乳癖消片,每日3次,每次10片,連用3 d,鹽酸林可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0 mL,每日3次,連用3 d,同時配合采用芒硝500 g在乳房上外敷,對于促進乳房的消腫散結,盡快恢復哺乳機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用上述方法治療三天后精神食欲基本正常,乳汁分泌正常,炎癥基本消失,逐漸康復。
2 討論
預防母豬產后泌乳障礙綜合征的關鍵在加強妊娠期的飼養管理,從妊娠期母豬的營養調控、環境衛生的控制、產前產后保健和產后護理入手,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2.1 注重妊娠期母豬的營養調控
妊娠母豬加強飼養管理,飼糧的營養要全價平衡、供量合理。根據母豬妊娠期和哺乳期分別配制飼糧,特別是注意飼料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合理供給[11]。采用前高中平后低的飼喂方法,在保證胚胎的正常發育的同時,合理的調控母豬體型,防止難產的發生。優化哺乳期飼糧的配制,要選擇易消化的優質原料配制,在母豬產后飼料中添加甜菜、胡蘿卜、南瓜等青綠多汁飼料,可以有效提高產后母豬的食欲,預防產后母豬厭食和便秘的發生[12]。
2.2 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
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防止互相擁擠、撕咬、滑倒、驚嚇和追趕等機械性撞傷,減少應激。做好環境衛生工作,定期滅蠅消毒,保證母豬有一個舒適、清潔的環境,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同時依照免疫程序加強對母豬大腸桿菌、傳染性胃腸炎等并的免疫接種。要做好圈舍的清潔消毒和疾病預防工作,加強產后母豬監控。每天注意觀察母豬的采食狀況、糞便形狀及外陰部流出分泌物的情況,保證患病母豬及時得到治療,確保不因產后生殖系統炎癥引起乳房炎的發生[11]。
2.3 突出母豬的產后保健
益母生化散具有補氣益血、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作用,母豬產后2 d~3 d內飼喂中藥制劑益母生化散(主要成分:益母草、當歸、紅花、川芎、桃仁、干姜(炮)、甘草(炙)等),能促進產后子宮復原和乳汁分泌有效預防產后胎衣不下、惡露不盡、血瘀腹痛、氣血不足[12]。一次量100 g~150 g,用開水浸泡或水煎,藥液加紅糖250 g~300 g、磷酸氫鈣5 g~8 g灌服,藥渣混合在飼料中飼喂,每天l次,連用3 d[13]。
2.4 加強產后虛弱母豬的護理
母豬生產時出現胎位不正、難產、產仔時間長體力消耗過大等原因造成產后母豬身體虛弱、食欲不佳、無乳或少乳,應采用25 %葡萄糖注射液300 mL~400 mL,三磷酸腺苷2 mL~6 mL,維生素C注射液5 mL~10 mL;復方生理鹽水500 mL;5 %葡萄糖酸鈣注射液200 mL。肌肉注射復方維生素B注射液5mL,或新斯的明注射液 3 mL~5 mL,灌服健胃散每次l00 g,每天2次,連用3 d[13]。同時密切關注母豬乳房和乳汁變化,在不影響哺乳的情況下,盡可能的人工輔助進行哺乳,防止在產后乳汁滯留引起乳房炎的發生。
參考文獻:(13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