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家德國展覽公司協商建立一個統一的展會數據統計平臺。一年后,德國博覽會和展覽會統計自愿審核學會(FKM, Society for Voluntary Control of Fair and Exhibition Statistics)成立并開始運作。

1965年,杜塞爾多夫展覽公司、法蘭克福展覽公司、漢諾威展覽公司、科隆展覽公司、奧芬巴赫展覽公司、紐倫堡玩具展覽公司等六家展覽公司的負責人計劃發起德國展覽行業統計,并任命審計師Erwin Pougin來制定統一的展會審計標準。時任科隆國際五金展董事總經理Carl Ferdinand von der Heyde被推選為審計委員會的主席,并擔任該職位直到1974年。早在50年前,即1966年左右,德國博覽會和展覽會統計自愿審核學會(FKM)就開始運營。在最初的一年,FKM審計的展會就達到22個之多。
此后,德國展覽行業開始為德國國內展會設置國際標準。當時,只有法國有同樣的展會統計。從某種意義上說,FKM的成立并不是完全自發,一廂情愿。在當時,各大主辦方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而展商層面也存在很多懷疑。正如FKM創立文件中寫的:“在展覽行業,很多國內和國際展會主辦方都夸大展會觀眾、展商人數和展出面積等數據,導致參展商和觀眾懷疑主辦方提供的一切數據,也影響了展覽行業的透明度。此外,這也阻礙了潛在觀眾和參展商做出客觀的決定。”

在此背景下,展會數據統計逐漸成為實踐。1970年,經過FKM統計的展會場次漸漸達到45場,而到1980年,審計場次已達130場。FKM董事總經理Harald K?tter表示,“進行展會統計的目的是贏得參展商和展會觀眾的信任,并使展覽行業意識到展會數據統計的價值。這到今天都一直是FKM的主要目標。現在我們共有54個會員,每年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200多場展會進行審計。這家公司于二十多年前收購了FKM。”
然而,僅僅只是統計展會觀眾的數量是不夠的。對展會觀眾的統計內容和統計方法進行規范似乎很必要。為此,1973年,相關機構召開了一場“令人難忘的會議”。德國展覽行業協會(AUMA)召集了一場主題為“展覽行業透明度”的會議。就內容方面,是為了設立標準化的訪客調查框架。參會代表包括眾多參展商、展會觀眾、各類主辦方協會。其中協會包括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德國工業貿易會(DIHT)、各大德國展覽主辦方協會、FKM、德國廣告業聯盟(ZAW)等。當時ZAW的主席、西門子公司董事Dankwart Rost是德國廣告業強烈要求透明的展覽業數據的關鍵人物。經過數論商討,參會代表們達成一致,制定了8個針對展會觀眾開展的調查的標準問題。1975年,FKM首個觀眾調查框架出臺,并被應用于十幾個展會的調研上。
然而,觀眾調查標準在此后幾年的實施情況并不理想。五年之后,也就是1980年,雖然FKM審計的展會達到130個之多,根據FKM標準進行調查的展會僅有27個。稍后,在展覽行業自身的推動以及西門子公司的強力推動下,制定相關標準的第二次明顯進展是在1982年。AUMA展覽行業透明度工作組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在1983年,AUMA主辦的討論會召開,參會代表們制定了更為詳細的展會調查提綱。1984年,這套新的標準出臺,并得到絕大部分FKM成員的認可。在此后的第一年,大約有50個展會依據此標準展開調研。到1990年,這一數字攀升至1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