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應試教育對高校體育教學影響顯著,盡管目前各大高校已經紛紛開始著手改革,但傳統觀念依舊根深蒂固。在此種情況下,教學改革的推進十分艱難,過程中也顯現出了不少的現實問題。本文對此作了分析,并嘗試給出了幾項參考建議。
關鍵詞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問題 對策
一、前言
雖然教學改革很早就已經開始,但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成效仍然很不理想,與相關要求依舊差距甚遠。對于此種現狀,高校有必要對教學改革中采用的方法進行調整,在持續推進改革的同時,提升措施的有效性,以此來實現改革目標。
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問題
就現階段而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顯現出的普遍問題有:首先,傳統理念的影響依舊不容忽視。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師的理念創新程度有限,另一方面則與教師未全面認識體育教學目標有關。其次,教學內容相對滯后。高校在推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大多都對體育教學內容作了調整,然而,整體來看此種調整的幅度并不大。傳統項目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這些項目在吸引學生興趣方面大多表現不佳。大學生是一個充滿朝氣與活力的群體,對新事物的興趣遠遠高于“舊事物”,傳統項目往往很難真正吸引到他們。最后,教法單一且陳舊。體育教學改革倡導教師創新教法、靈活運用教學手段,但由于教師理念及能力、經驗等因素的制約,實際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法不僅十分單一,還明顯滯后。此種教法與學生的差異需求無法適應,使得體育教學的實際成效與預期效果差距較大。
(二)改進對策
1.調整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比例
不少教師都對體育教學存在片面認識,甚至有人認為體育教育就是“訓練”,理論教育并不重要。這種情況使得體育教學過程中長期缺失理論教育,實踐訓練幾乎占據了體育課堂的全部時間。此項問題產生的后果極為嚴重,對學生理解體育精神、養成鍛煉習慣均會帶來不利影響。所以,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合理調整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比例,并利用前者對后者的促進關系來帶動教學效果的改善。為此,高校應在強調理論教育必要性的基礎上,組織教師進行一些專項研究,并督促教師適當借鑒他國的教育經驗,主動探索新型教育路徑。另外,教師自身也要注意更正認識,并善于利用理論教育深化體育教學的內涵,使學生正確理解體育精神及鍛煉的意義,進而幫助他們養成長期鍛煉的習慣,貫徹落實終身體育的要求。
2.將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根本
根據高校體育教學的要求來講,現階段進行的改革,必須立足實際,融入素質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根本,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并在教學中體現他們的主導地位,不僅是體育教改的核心要求之一,還是改革實踐中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所以,實際教學時,教師需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為學生個性留足發展空間。教師不應過多的干預學生學習,而是要給予他們一定自由,使他們有機會發展個性。此舉與“以生為本”相吻合,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人才培養。其次,關注情感體驗。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獲得的情感體驗,關系到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認知及理解,所以,教師應對這方面多加關注,并通過恰當的方式來優化他們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的體育熱情。最后,主動嘗試新型教學方式。體育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刻板,帶動性和吸引力均比較差,所以,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應主動創新教法,并通過總結和改進,不斷提升教學方式與學生需求的匹配度。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不僅是相關要求的具體落實者,還是推動改革不斷深化的重要力量。對于教師來講,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既是教師職業的要求,也是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的必要途徑。所以,體育教師應注重學習,為自身更新理念、改變教法奠定基礎。而對于學校來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則是提升改革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優秀團隊是成功的人力保障,教學改革同樣如此,只有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達到一定水平,改革才有取得最佳效果的可能。因此,現階段高校有必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來加緊建設教師隊伍。首先,高校需正視理論水平及能力水平、技術水平對教師綜合素質的影響,并通過培訓等方式來幫助教師提升上述幾方面的能力。其次,高校還應注重對教師實施思政教育,為教師充分發揮教育作用打下基礎。教師秉持的理念、推崇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都會影響到學生,所以,只有保證教師素質達標、品德高尚,才能保證學生接受的教育對他們真正有益。
三、結語
雖然現階段高校對被動教學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但調整之后的教學模式依舊處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表現為知識灌輸依舊是教師授課的重要方式、教師對學生需求不夠關心等。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就必須要正視現存問題,并優化改革思路。
參考文獻:
[1] 郭榮翠.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體育文化的缺失與重塑[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2):73-74.
[2] 徐冬艷.新形勢下教育資源的開發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06(18):10.
[3] 洪圣達.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7(05):17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