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8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近年來,全國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跆拳道課程,報名學習跆拳道的人數逐漸增多。同時在跆拳道運動實踐中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較為常見。我校把跆拳道課程作為體育專業必修課和非體育專業的公共選修課同樣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和積極的參加。綜上所述,全國各學校都積極開展跆拳道運動,提高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加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樹立“終身體育”觀念。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得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開展跆拳道運動以來,各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學生對跆拳道運動的興趣也大幅度增加,因此,本文調查了學生在練習跆拳道時發生運動損傷的程度和部位,并給予預防損傷發生的對策和手段。
關鍵詞 普通高校 跆拳道 運動損傷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練習跆拳道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自己所研究的方向和論文要求,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學報、期刊作為參考依據通過計算機檢索和體育期刊,查看近幾年跆拳道運動相關文獻和現狀,為論文完成打下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從體育專業和跆拳道社團隨機抽取,問卷當場發放收回。共發放學生問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為98%。
3.數理統計法
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對問卷數值進行了精確的處理,并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進行仔細研究,做到結論公正性。
4.邏輯分析法
根據試驗數據,進行總結,按照邏輯思維方式對問卷和談話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二、結果與分析
(一)損傷時間
由表1統計表所得的數據顯示,學生在課后練習時損傷發生的最多,男生20人次占27.8%,女生17人次占23.6%。教學對抗時運動損傷的發生次之,男生13人次占18.0%,女生10人次占13.9%。

當在教師示范和指導的情況下,學生在專項訓練時可以按照教師的要求較好的完成專業技術動作的練習,并且,發生損傷的概率最小。因為課上自由練習和教學對抗時學生不能根據教師的分解動作練習,而是一整套動作的完成和有對抗動作的存在,所以會因動作和用力的不正確而造成的損傷最多。
(二)損傷部位
表2統計所得顯示,跆拳道選修課中學生的損傷主要發生在下肢。其中,踝關節發生損傷的次數多,損傷28人次,主是以關節的扭傷和側韌帶的拉傷,損傷率占到了40%左右;其次,下肢肌群發生肌肉拉傷和挫傷的有23人次,損傷率超過30%;膝關節和腰背部的損傷有9例,頭面部和上肢關節的損傷有2人次。我校跆拳道課程設的時間不長,學生跆拳道的認識不足,總體技術水平非常低。跆拳道是一項重足技進行搏擊格斗的項目。主要的技術動作都是由下肢來完成,下肢損傷的發生也是最高的。

(三)損傷性質
從表3看到,軟組織挫傷21人次(占總計29.2%)、韌帶損傷10人次(占總計13.9%),肌肉拉傷9人次(占總計12.5%)。
學生在練習時急性損傷的人次最多。在身體對抗的時候,由于存在身體接觸和爆發用力,在技術動作不正確的情況下極易發生肌肉和韌帶的損傷。韌帶損傷主要為膝和踝關節由于用過過度或動作不正確引起;而肌肉拉傷是在運動前的準備活動不充分或運動過程中由于技術動作的不正確使肌肉的收縮或拉伸超過了肌肉本身的承受能力。
(四)損傷原因
從表4中看到,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局部負荷過大46人次,占19.2%,自我保護不當41人次,占17.2%和技術動作不正確35人次,占14.6%。
在跆拳道前期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單個動作的學習較多會造成學生局部負荷過大,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自我保護意識的不足和技術動作的不正確也是導致損傷發生的重要原因。學生在課后練習或比賽時,由于缺乏教師的指導容易造成“硬碰硬”的對擊而相互損傷。
三、結論
(一)跆拳道學習者運動損傷的類型主要為挫傷和拉傷兩種;受傷的部位主要在踝關節、膝關節、下肢肌群。
(二)跆拳道學生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主要為訓練水平不夠及專項技術掌握不夠全面,學生準備活動不夠充分及思想上不重視和缺乏防范意識。
(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術水平可以最大程度的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同時,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也可有效的防止運動損傷。
四、減少跆拳道練習者發生運動損傷的對策
(一)預防下肢部分運動損傷及損傷后的對策
1.在課前或訓練比賽前,準備活動要充分,增加肌肉的血流量減低粘滯性,使肌肉達到運動所需的狀態準備活動是做好訓練或比賽的重要環節,肌肉或韌帶就可以隨著動作的要求被拉長,是防止肌肉造成損傷的有效辦法。
2.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循序漸進的學習技術和訓練計劃。許多學生在訓練中追求過早的掌握技術動作,沒有遵循科學的規律,形成了基礎不牢固,訓練沒有形成系統,以致于技術存在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
3.注重平時柔韌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柔韌性。柔韌是跆拳道技術特點固有的要求,跆拳道專項學生在練習技術的同時應注重柔韌性的練習,特別是對初學者來說非常重要。
4.在肌肉、韌帶出現損傷后,及時進行治療,并逐步進行康復訓練后再投入訓練。事實上很多學生在損傷發生后并沒有認真的治療和康復訓練。當他們帶傷訓練時,自身的狀態不佳,容易再次或加深損傷的程度。只有進行康復治療,慢慢地去適應訓練,才能減小訓練傷害。
(二)預防踝關節運動損傷的對策
1.在學習跆拳道前,有目的的進行踝關節周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及力量練習,跆拳道運動的技術特點決定了其要求踝關節必須要有充分的力量和靈活性,因此,訓練時一定要有針對性的練習。
2.學習正確的技術動作,重視學生基本的學習,強調學生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出發,重點強化技術的正確性,在技術逐步標準的情況下從單項技術進行組合練習,有目的的進行針對性的專項練習,著重練習柔韌性、踝關節的力量,在訓練過程中不斷對容易損傷的部位進行放松調整,防止造成運動慢性損傷。
3.訓練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學生的疲勞程度,技術動作的訓練要多樣和變化,避免單個動作過久的練習導致局部的負擔過重從而發生損傷。
4.踝關節受傷時一定要積極治療,沒有康復時不能進行強度大的訓練或比賽,防止踝關節的周圍的肌肉和韌帶松弛造成以后行慣性的損傷。
5.加強對踝關節的保護,如配戴一些護具進行保護。
(三)預防膝關節運動損傷的對策
1.在進行下肢技術動作練習前,必須做好膝關節的展、收、旋的準備活動,并使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得到充分的活動和拉伸,以防止膝關節的損傷。
2.加強膝關節、韌帶和肌肉力量的訓練,使關節、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得到發展,使關節既有穩固性又有靈活性。
3.加強跆拳道基本技術練習,把各個動作做準確、規范。
4.平時訓練結束后注意對下肢關節的放松。膝關節疲勞的積累很容易造成慢性損傷,訓練時一定注意適當地進行膝關節的放松。在專項訓練和實戰訓練中,進攻方要在正確的技術動作的情況下得分即可,不要過猛的進攻,以防止雙方的損傷。在對抗強的準備活動一定要充分,必要時佩戴防護具,增強保護自我的能力和意識。
5.膝關節的硬傷和慢性損傷都很突出,在受傷時要區別對待,針對性的治療。加強醫務監督和防護手段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歐光強,章要在.普通高校跆拳道選項學生運動損傷特點的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4(3):78-79.
[2] 曹月勇,李春波.跆拳道運動員常見損傷分析[J].宜賓學院學報.2012(12):97-98.
[3] 袁桂茹.跆拳道項目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和恢復性建議[J].福建體育科技.2014.12(6):36.
[4] 董如豹,楊興龍.跆拳道運動膝關節損傷的預防與中醫藥治療康復淺析[J].科技文匯.2013.1:287.
[5] 汪學紅.跆拳道運動員膝關節運動損傷的預防對策研究[J].生命科技與醫藥衛生.2011(10):57-58.
[6] 申旭,韓恩力.我國優秀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狀況調查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03(3):67.
[7] 徐勤兒.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07(30):130-135.
[8] 羅琪.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防治以及康復[J].考試.2011(86):142-143.
[9] 馬睿.淺談關于高水平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情況及預防[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07:144-150.
[10] 張道鑫.跆拳道運動員運動損傷狀況研究述評[J].中華武術?研究.2014.01:85-88.
[11] 高曉嶙.運動損傷的預防與康復[J].中國體育報.20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