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3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武漢輕工大學大一大二藝術體操專選班學生進行調查,就藝術體操教學中心理因素及其影響做分析,以此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依據,使教師在教學中能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更好的安排教學內容,注意教學方式,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藝術體操 教學 心理因素 影響
一般性藝術體操是主要以女子身心特點為基礎,以體育、音樂、舞蹈相結合,與健美、優雅的體態動作相結合,能融健身、健美、健心于一體的女子運動項目。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指導下,為了適應社會形勢的發展,各高校以不同的形式開設了體育選修課,藝術體操專項課就是其中一種。為了更好的上好這門課,達到預期目標,本文就藝術體操教學中的心理因素及影響做了探討和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查閱近10年來相關藝術體操教學與心理健康文獻資料。
(二)問卷調查法
對所授課班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題為:1.選此課的動機和目的;2.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3.在課堂上的心態;4.老師授課方法及態度等對學習的影響。回收120份有效問卷。
(三)訪談法
就所研究課題與學生隨機當堂課交流,與同行教師交流教學心得。
(四)觀察法
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表現以及所呈現出來的情緒變化。
(五)數據統計分析
將所收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
武漢輕工大學大一、大二6個藝術體操專選班學生。
三、結果和分析
(一)學生選課以及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現象極其復雜,人在一切活動中時刻都產生著心理現象,包括體育教學活動。體育教學肩負著傳授體育知識,掌握身體鍛煉技能的任務,同時指導學生通過各種身體練習,增強意志品質,因此,體育教學應遵循一定的心理規律,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女大學生的心理特征還處于不穩定和不成熟的時期,她們的情感比較內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現為畏難,經受不起失敗的考驗,在體育課上的表現為情感內傾,懶動,對疲勞的耐受力差,怕臟,怕曬,膽小,怕別人嘲笑,還有虛榮心等[3]。把這些心理特征放到藝術體操教學中加以比較和分析,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和觀察,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心理因素:內部動機有91,占75.83%;有興趣99,占82.5%;運動感覺不好65,占54.2%;不自信、自卑45,占37.5%;焦慮38,占31.67%;害羞32,占26.67%;厭學18,占15%。
選修課首先尊重學生的選擇,所以絕大部分學生在選課之前都有自己的內在動機。藝術體操作為一個體育運動項目,它在音樂的伴奏下以自然性和韻律性為基礎,通過動作的柔美性和音樂的美感可以表達出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它不僅僅能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還可以發展美的體態,給人們精神上的極大享受[2]。藝術體操課程符合大多數女生的心理特點,它能滿足女學生愛美的心態,很多學生選擇藝術體操原因之一是它具備塑造形體的功能。還有一些學生選擇該課程的原因是藝術體操運動量感覺不大,并有音樂的伴奏,學起來會感覺輕松點。通過調查和觀察,藝術體操班的學生大多數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表現出來的特征是注意力集中,認真學習老師所傳授的內容,在課中能主動的問老師、同學,以及復習。
在調查和訪問中得出,以前學過或接觸過藝術體操的學生寥寥可數,很多學生只是通過電視和媒體來了解它的,對它是一知半解。54.2%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為接受力慢,這會導致一系列問題,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認為自己的動作很難看,放不開。在調查中學生認為由此而不自信因素占有37.5%,焦慮情緒有38人,占31.67%。但根據一部分學生的解釋是只是偶然有這種現象,她們會更加的努力的改善自己的動作,以此來達到自己的最終目的,但也有少數學生說她們有了厭學情緒。在調查中的厭學比例中有大部分是源于此,如果厭學的情緒不加有力的疏導,會使學生課前憂慮或干擾學習效果,那么學生就會利用各種借口回避體育學習,如果給予硬性的干涉,那么學生還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這一點在以往教學的經歷中能觀察到。女生在學習體育過程中有的會有害羞的成分在里面,這也將導致學習效果的降低,她們會在學習時放不開,其運動感覺就得不到提高,學生體會不到正確的肌肉感覺,也就不能形成正確的本體感覺[1]。
(二)教師教學對學生心理影響
體育教師良好的心理狀態,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作風,并會使學生在意向中產生連鎖反應:欣賞、羨慕、向往、模仿、實踐,也就是說教師與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既可制約又可互補,這就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優劣[3]。根據對學生的調查和和同行的訪談更加證明了這點,教師的心理因素對體育教學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飽滿的熱情教學,動作示范正確到位,還有教師不斷的給學生鼓勵而不是諷刺,那么學生即使是對本課程沒興趣,她也會很認真的上好每節課,整體上會達到預期效果。女大學生自尊心較強,如果當面說她的動作難看,那整節課她會心不在焉,嚴重的會導致她對此門課失去興趣和信心等不良心理。如果換成:“不錯,剛開始能學成這樣很棒,但動作如能這樣就更完美了”等語言,其學習勁頭會更足。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剛開始是因為沒別的課選或隨意選擇該課程,但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由于教師教學態度影響她們,使其對這門課產生了興趣,學習變為主動性。在調查中顯示有81%的學生表示學有所獲。還有很少部分學生是由于要拿學分,礙于老師的人格魅力等原因,讓她們把這門課堅持上完。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近年來,在當代大學生中,由于各種心理內部矛盾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增多趨勢。大多數女大學生在自我認識上既沒有從客觀、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和自己,只看到別人的優點,而且加上自身的心理落差和學習上的困惑,嚴重影響她們的心理健康。Scott認為對心理發展的效應有7個方面:1.態度改變并影響不良行為的改變;2.提高社會適應能力;3.提高知覺敏感性和反應準確性;4.提高自我良好感;5.促進精神放松;6.解除身心障礙;7.獲得運動技能[4]。大學藝術體操教學面對的是一群女大學生,大多數是“九零”后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攀比心、虛榮心以及好勝心都強,過于以我為中心,易于出現妒忌心,不太會處理人際關系,往往導致孤獨、煩躁、抑郁等癥狀,甚至危害到自身心理健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住她們特殊的心理特征,力求通過體育學習來緩解心理健康問題增多的趨勢,真正的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二)建議
1.教師應深入學習教育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善于觀察學生不良情緒,及時發現問題。
2.加強自身技術知識學習,以過硬的專業知識給學生以正面引導,激發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學習。
3.注重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不能和對學習有一定心理障礙學生產生言語沖突,應該進行心理撫慰,多鼓勵少批評。
4.改善外部學習環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創造良好學習硬件措施。
5.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時俱進,結合一定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習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 祝培里,季瀏.體育心理學新編(第一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 劉陽.簡析藝術體操對青少年學習的身心健康的影響[J].運動.2013.2(60).
[3] 張尚晏.高校女生體育教學研究現狀與問題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4] 張力為,任末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