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9月25日至10月26日,“多維度——2015峨眉當代藝術年度展”在峨眉當代美術館舉行。
展覽以“多維度”為主題,邀請了中外藝術家們齊聚四川峨眉山下,以視覺、觀念、媒介多方面藝術表達來呈現對現代生活的思考,多國藝術家彼此文化身份具有差異性,正因為這樣的差異性使藝術創作更具多元化。學術主持王林認為,“多維度”的所謂“維”,即藝術家的創作方法,所謂“度”,則是對創作方法的精準把握。出發點相異或相同、相分或相合,皆因創作方法有別,藝術呈現出來的面貌完全不同。這正是當代藝術的魅力所在,把人置于多元思維與多維度表達的開放性之中,召喚著身心自我解放的自由。
本次參展的中外藝術家展出了油畫、雕塑、水墨、裝置、影像等豐富多樣的藝術作品,可以較為全面的觀看到不同時期的中國當代藝術面貌,同時也能看到中外藝術家同處于一個空間下的多維展現。策展人傅榆翔表示,呈現是創作主體的一種表達趨向,它所對應的是客體的“觀看”,表達隨著空問的變換而不斷延伸,而在不同空問的“觀看”由于存在于不同的文化、社會場域之中,因此會產生多向度的觀照可能。何多苓是“傷痕美術”和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雜花寫生》系列作品把西方的寫實主義畫法與中國傳統寫意繪畫相融合,繼承了中西方的古典韻味,呈現出具有東方文化內涵的繪畫藝術作品。師進滇在本次展覽中有《北京吉普3/4》、《浮塵》、《自行車》多件作品,均采用不銹鋼絲純手工編織創作的裝置雕塑,藝術家通過對物品的“解構”和“重構”,把具體物品抽象成輕盈般的空殼,表現出師進滇對物品具有獨到的精神理解。
素有“西南佛國”美譽的峨眉山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歷史以及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觀,給予了當地市民特有的文人氣息。然而,對于當代藝術來說,多元化趨勢的發展尤為重要,此次當代藝術展覽的介入給峨眉山這座城市注入的鮮活的文化氛圍,當地市民在佛教文化的影響下通過觀看不同藝術家的作品,能夠拓寬視野的各個領域,對于世界的認知或許有新的思考和啟迪。
“多維度——2015峨眉當代藝術年度展”與峨眉山市此時正承辦第二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同時舉辦,既展現出了峨眉山的城市開放性與包容性,也通過此次藝術盛宴向當地普通老百姓提供接觸國際性當代藝術展的機會,促進藝術更加廣泛性的交流與互動,同時也增強了峨眉山市的城市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