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阿里影業副總裁徐遠翔在一次論壇上語出驚人,聲稱他們今后不會再請專業編劇,而是采用“殺人游戲”的方式來讓IP吧主和同人小說作者PK寫故事,最后擇優給予原創署名。言論一出,迅速引發了眾多編劇的口誅筆伐,很多編劇紛紛宣布不再和阿里影業合作,齊齊喊出“阿里影業!走好,不送!”的口號。不過,在筆者看來,阿里影業副總看似囂張發聲的背后,恰恰折射出當下編劇的作用和地位不被看重,優秀編劇稀缺的現實。
就影視創作而言,劇本的質量如何,決定著一部影視劇能飛多高和能走多遠。當下,影視創作中一地雞毛的亂象,從根本上講與編劇的存在生態密切相關。在影視生產鏈條中,與大腕明星和導演相比,編劇不僅難以被看做人才,反而有時被資本異化為奴才,編劇創造的空間和話語權,時常遭遇資本力量的無情絞殺,編劇的藝術情懷和藝術理想,在資本的碾壓和沖擊面前,簡直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以明星為中心的影視創作生態,導致編劇往往成了幕后英雄的代名詞,編劇酬勞縮水和打折的現象時有出現,他們的體面和尊嚴與大牌明星不可同日而語,本應是影視創作中的紅花,反倒成了陪襯的綠葉,一部影視劇走紅,觀眾記住的是演員和導演,編劇卻成了被遺忘的角落,當下只崇拜當紅明星,卻不尊崇創作了故事的編劇,折射出一種亞健康的創作生態。當然,目前堪憂的創作生態,和一些編劇不負責任的胡編亂造有關,和一些編劇只為人民幣創作,不為人民創作亦有關聯。
隨著IP運營這種生產模式的迅猛發展,的確存在著一些同人小說作者和吧主組成的非專業編劇隊伍。應該說,他們的存在對于完善中國編劇隊伍的整體結構,形成多樣化的創作風格,甚至為編劇界帶來某些先鋒的觀點和作品,均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和良好的影響。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非職業編劇倘若在思想內容方面沒有質的飛越和提升,只是一味地迎合年輕觀眾的口味,一味地被資本邏輯牽著鼻子走,一味地在趨新獵奇中自我陶醉,那么,他們在創作中就難有大作為和大格局。我們發現,一些走紅的網絡作家和編劇,或蠱惑青少年沉迷于聲色犬馬之中,或編織溫柔富貴鄉的夢幻天地,或沉湎于修仙捉妖降魔之事,嚴重缺乏對歷史的敬畏和對現實的尊重,嚴重缺乏對當下社會生活的審視思考,嚴重缺乏對真實的洞悉反映。毫無疑問,這些空中樓閣般的作品只是資本的附庸,觀眾的蜂擁而至只是短暫的消費狂歡。
綜觀中外影視不算綿長的歷史,一大批優秀的劇作家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的獨創性無與倫比,對藝術的敬畏發自肺腑,對觀眾的尊重一以貫之,以嘔心瀝血的精神為影視藝術殿堂添磚加瓦,他們不屑于刻意迎合和揣摩市場行情。影視制作者只有站在編劇的肩膀上,才有可能成就作品的輝煌,沒有優秀編劇的大量涌現,就不會有優質作品的不斷問世。實踐會證明,一個輕視編劇、不重視獨創性的影視創作群體,其創作的生命力是短暫的,一個擠兌編劇的市場,也走不了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