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義龍試驗區頂效鎮小寨小學
【摘 要】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得好“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成長。”大量的閱讀確實能拓寬人的視野,提高人的品德素養和陶冶人的道德情操。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閱讀中去感知,在閱讀中去感悟,在閱讀中去熏陶。”可見,要求并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對于學生學習語文和健康的成長非常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素養
語文,作為一門具有工具性的基礎學科,在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是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人的一生離不開閱讀,只有閱讀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所以閱讀是人類終身學習必須掌握的技能,也是學生語文素養中最基礎、最核心的因素。因此,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達到讓學生具有自學的能力。這就是所謂“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那么如何開展綠色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簡單的說,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嘗試:
一、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
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教給學生一些讀書的方法,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知道,課改新理念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教師的指導得法,學生的運用得當,能讓學生切實的打好閱讀基本功,培養自主意識,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教師指導學生讀書,必須有目的、有要求、有層次。例如:第一個層次是初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掃除讀音障礙,邊讀邊想,圈畫生字,標記疑問處,閱讀的目的要求明確了,學生便在讀的過程中仔細認字,積極思考。第二層次的讀是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先由學生提出問題或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采用多種讀書方式,如誦讀、輕聲讀、默讀、賽讀等進行充分的讀書,自主的思考。討論問題時,在關鍵地方教師要注意點撥引導,讓學生把教師想講的話說出來,從而培養學生“自瀆、自悟、自明”的能力,也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第三個層次的讀是要求學生寄情于讀,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閱讀方法、策略進行閱讀,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可用“一邊閱讀一邊想象”的方法,《將相和》可用“讀時按自己的想象加動作”的方法,學生都喜歡這樣的閱讀,讀得有滋有味,配以動作表演時,也有板有眼。因此,學生在愉悅的閱讀中,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從而快快樂樂的學語文。第四層次的讀,是指導個性化的閱讀。這個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讀讀、說說、評評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學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維激活了,閱讀自主了,個性也就發展了
二、用真情感召學生,使之愛上閱讀。進而潛移默化,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認為朗讀教學它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在閱讀教學中絕不能將朗讀停留在讀準字,讀順句子這個教學環節上。要盡可能的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達到心靈的共鳴。怎樣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大膽朗誦,提高學生誦讀素養呢?那么教師的真情范讀是不可或缺的。其實教師充滿真情的范讀,可以感召學生,使學生能進一步愛上朗誦。換而言之,教師的范讀有潛移默化之功效。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我深情優美地誦讀課文,使學生陶醉于草原的一碧千里,被牧民的熱情所感染。于是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更濃了,學習的動機更強烈了。真情的范讀在無形中能潛移默化的讓學生愛上閱讀,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素養。
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在廣泛涉獵中積累。在閱讀中汲取,在實踐中積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想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僅僅只局限于課本上要求的篇目是遠遠不夠的。杜甫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此可見,想要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必須博聞強記,博采眾長。當然,要想學生能汲取更多的知識與智慧,絕不是簡單的對課本上的文章進行分析就可以做到的。所以,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做了定時定量的要求。在教學中,我一般從課本涉及的作品出發,給學生推薦與之相關的大量書目,要求學生廣泛涉獵。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時我也會適時的給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報刊,其容量適中,內容豐富多彩,又與教材保持同步。我會經常督促學生去閱讀我所推薦的報刊,讓他們通過閱讀、思考、觀察、去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教人去惡向善,德高品正。那么學生的品質,素質,修養都能全面得以提升。
四、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今天的中學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對藝術作品的判斷往往更具有知覺性和超前性,語文老師只有緊跟時代的腳步把新的文學觀念和思想方法融進閱讀教學中,才能勝任當代閱讀教學的需要。
教師本身所蘊涵的人文素養、人生態度、理想情操,總能通過他自身的一言一行,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一個語文教師,更是一個有情愫,有理想,道德高尚,修養深厚的“人”師。教師的審美品味應該是和諧而又優雅的。和諧,讓學生感受到恬靜和陶醉;幽雅,讓學生崇敬、向往。這種審美應成為一種意象、一種氛圍、一種力量、一種磁場,體現于教師的儀表、言談、舉止,體現于教學內容的呈現、教學手段的選用、教學程序的設計上。以美激智、以美發辭、以美冶情、以美育德、以美立人。自己不懈怠,要走在前頭,要有廣泛的閱讀,要在閱讀中開挖不竭的精神源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具有大視野、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并且喜愛閱讀、堅持閱讀。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高瞻遠矚、游刃有余地指導學生閱讀。
總之,語文閱讀是一個大課題,需要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進一步采取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改進,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個更大的飛躍,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更全面的提高。那么,他走向社會后,閱讀習慣將伴隨他終身,無論他將來有怎樣如意或不如意的境遇,他至少不會成為一個無趣的人,他的心中將永遠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