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薩迦縣中學
【摘 要】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能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轉變教學觀念,和諧師生關系、培養問題意識,搭建解題平臺,增強學生信心、創設寬松環境,充滿人文關懷,體驗成功快樂等是初中語文開放而有活力課堂的構建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初中語文;構建;開放活力;課堂
新課程改革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伙伴;自覺地在知識的領域中積極地去接觸、領悟、探索和實踐。語文教學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表現為學生樂學、想學、會學和堅持學。要達到這一目標,就應該在構建開放、有活力的課堂方面著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和諧師生關系
觀念是前提,興趣是根本。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表明: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它表現為一種好學精神,它是一種強大的內趨力,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會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對象,對學習充滿熱情。因此,首先就要求教師建立新的教學理念,轉變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教師要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教學時語言要有感染力,以情動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鼓勵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的學習;對學生的評價要以表揚為主,要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尊嚴,要讓學生有繼續學習的動力和渴望。
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讓課堂充滿活力
古語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實際狀況,體現出不同層次的合作。合作性學習主要在課內進行,以小組為主體單位而進行的一種旨在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教學活動。它以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問題的解決,生生互動的形式,凝聚了集體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對話,有利于優勢互補,縮小個體差異。如在小組討論中,怎樣合作學習,怎樣抓重點、難點,怎樣提問,怎樣討論質疑,教師都要重點指導,適時點撥,由面到點,由扶到放,逐層深入,進而讓課堂充滿活力。
語文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應多采用“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通過自主探索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在攝取已有的知識或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同化、組合和探究,獲得新的知識、能力和態度。這樣,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開放形式的學習中,讓課堂充滿了活力。語文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疑難問題,應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究。像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耐人尋味的課文結尾以及自然界的神奇等,凡是產生疑問的,都可以作為探究的對象。
三、創設寬松環境,使課堂開放而又充滿活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創設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感到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只有當教師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如饑似渴地學習豐富廣博的知識。每個教師都應是一名出色的演員,以豐富有趣的語言、真誠的情感進入每個角色,使學生學有興趣,使課堂開放而又有活力。我們每個教師都必須做到要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安全的教學氛圍。要凸現學生主體,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從而使自身的語文素養在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和發展。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相信學生的能力,尊重學生的人格,多一些寬容和激勵,讓學生在學習中讀書、討論、做筆記。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四、運用多媒體設施,營造開放的學習氛圍
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制作課件,可以創設出開放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精選那些和課文內容、意境、作者、情感相和諧的樂曲,在教學開始階段營造氣氛,在教學過程中烘托氣氛,還可采取配樂朗讀等形式,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利用圖畫、音樂創設情境,既能體現學科之間的融合,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只要教師不斷摸索、創新,營造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課堂,就一定能使學生享受到獲得知識的樂趣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和增強綜合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文彥,蔡明等著.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劉淼編著.當代語文教育學[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丁曉良.語文有效教學的基本特征[J].基礎教育,2002,(8).
[4] 袁貴倉.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J].青海教育,2004,(1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