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中學
【摘 要】初中教師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應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熱愛、信任每一個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
【關鍵詞】培養;創新;主動性
在城里中學實行優質教育的背景下,農村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啟發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學有所得。而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常常存在這樣的問題:教師講課,學生聽課,課堂中學生讀得少,練得少,關鍵性的問題也議得少,學生動筆的機會更少,所以改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已如箭在弦上。新課程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設計的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圍繞學生進行,讓學生動起來。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尊重和贊賞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從語文課堂學習中獲得樂趣。如何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地思考探索,發展能力,體現自我,把課堂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天地,這是每位初中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我結合自己多年來在農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實踐與探索,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在語文課堂中要尊重和贊賞學生
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要建立平等關系,你尊重我,我信任你,同時要加強溝通與理解,要加強師生互動,這樣學生群體才有活力,群體效應才能產生,學生的創新欲望和創造行為也才能得到激勵。
尊重學生是教育的前提,千萬別傷害學生的自尊。實踐證明:學習成績好,各方面比較優秀的學生,一般都是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而問題學生往往都是自尊心不強的孩子。
二、注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所以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這一階段年齡特點,投其所好,讓他們在學習中享受到樂趣;有了樂趣,學習就有了動力。但傳統的語文課堂往往忽視了孩子們的天性和愛好,只是以單純的傳授讓學生接受知識,久而久之,扼殺了孩子們的童真、童趣。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幫助學生找到童趣,獲得快樂的人。因此,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呈現的方式,挖掘教材中的內涵,以激起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例如,上《愚公移山》時,讓學生把課文改成課本劇,在課堂上表演,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活躍。
三、設計難易適度的問題,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難易適度的問題能充分調動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并使學生充分享受答問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才算難易適度呢?大多數學生能回答上來為宜。所以,教師要深鉆教材,熟悉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了解教材重點、難點,結合課后思考、練習中的問題,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
四、設計新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動起來
為了強化語文課上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需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五、了解學生,喚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沒有興趣,學習就會變成很枯燥的事情。同樣當學生對每一事物高度重視,他們對這一事物反應就會更清楚更深刻,記憶更持久。教師想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感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特點,從適當角度在教材中尋找學生學習的情趣點,喚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六、合理評價學生,肯定自主學習的成果
評價在某種程度上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教師要正確掌握評價方法,把握好評價的著眼點。我在評價中更多關注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贊賞。在語文教學中,如能恰當地進行激勵性評價,就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七、鼓勵學生質疑,培養自主創新的精神
“學為疑之始” “盡信書不如無書”,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開始的,質疑問難是\"創新\"的開端,也是對思維能力的基本訓練。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持提倡、鼓勵、引導的態度,使學生從敢于質疑,逐步做到善于質疑,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而且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創造條件,提供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還要尊重、熱愛、信任每一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揚民主,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快樂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