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市曲水縣達嘎鄉小學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適應時代發展和培養新一代的需要,這是教育的根本出發點,也是課堂教育的首要任務。課堂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跳出知識本位,注重提高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一、創設實驗活動是培養學生探究知識能力的途徑
以前,教師的科學課堂教學單邊性、模式性活動較多,多邊性、主動性較少,課堂活動總是受到傳統教學的束縛,氣氛沉悶、封閉、機械,隨著新課程的呼喚,課堂不再讓教師主宰著學生的活動,而是創設興趣的實驗活動,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共同培養探究能力。傳統的自然教學中,將核心教學目標定位于自然知識的傳遞上,完全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真正感興趣的內容,導致自然教學價值無法真正體現,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如果在教學活動中,設計了一系列學生主動動手操作的實驗活動,增強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領悟了學習科學的樂趣,能盡情地探究,讓學生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豐富的認識,滲透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教育,使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培養其探究精神
學生的科學學習不應該是被動的吸收過程,即使是學習的科學知識是前人的思維結果,學生也必須經過自己的思維,學生學習科學徹底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因此,顯性的學習方式直接影響著他們未來參加社會實踐工作中是否具有創造性。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生的參與學習。即充分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的探索對象,讓學生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受到訓練,培養其探究精神。
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展學生探究的創新思維
質疑問難本身就蘊含著創新思維的火花,也是創新的起點。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較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此培養學生獨立地提出問題要比按照老師提出的思路解決問題更為可貴。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才能夠在此基礎上思考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進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經常向學生多問個為什么?要大膽提出問題。教學中需要注意:
創設情感交融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給學生參與表達創新的機會,不要把個人意見強加學生,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喚起學生創新的興趣,要給每個學生評價的權力,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無錯原則”。對落后學生的發言以表揚和糾正為主,不要時常批評。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發言時,不一定一次就能回答上來,教師要有耐心,可以降低問題的難度,讓他們想一想,給他們答對的機會或讓成績好的同學進行幫助,消除他們的自卑感。教師要禁止用“傻、笨、差”等挫傷學生自尊心的語言。多用信任,鼓勵的語言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在班級中創設同學平等互助的氛圍,使他的潛能得到發揮。讓他們學會思考,嘗試創新。再說,平時成績較差的同學,成績雖然不好,可有的卻在動手能力或思考問題的方法等有著獨到之處。
注重課堂師生的交往。教師要多鼓勵,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廣泛交流時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共同參與觀察探究活動,在交往中提倡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幫助,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要多運用鼓勵性評價。
在科學課上,對事物的觀察過程中,有的可能教師自己都沒有想到,或是自己也從未看到過,從這種角度來說,教師也是一個初學者,與學生是完全一樣的。再說,在科學世界中,無處不有奧妙,沒有一個人敢說什么都懂,什么都會。所以教師應該是學生的指導者、合作者,是學生的朋友。
四、通過發展性評價,引導學生反思探究行為
處于不斷變化發展過程中的學生,需要目標,需要方向,需要激勵,需要教師去引導和促進他的發展與完善。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評價,不再是為了追求給學生在科學素養的各方面下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分數并與他人比較,而是更多地“喚起學生個性化的表現”。突出科學課程評價的發展性功能,集中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發展性的教學評價能夠幫助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不斷完善自己的探究行為,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評價的形式可以是學生自評、小組評、教師綜合評等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科學探究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科學知識等方面存在的優勢與不足作出適當的評價。通過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此過程中每個環節的表現。不僅要對學生的小論文或研究報告進行評價,還要關注學生是如何得到這些結果的及其間的經歷,如他們如何提出研究的計劃和假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活動中是否表現出興趣、責任感、創造性與合作精神等等。
另外,評價也要關注學生各個側面的發展變化,即在一個時間段對學生在科學探究若干領域的表現進行不斷地比較,借此判斷學生在該領域的成長和進步,尚存在的優勢和不足,明確進一步發展方向。評價也是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發展,而不是制造等級,是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反思自己的學習,發展自我的一種教育方式。
總之,在科學課教學活動中,只要做到了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立足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樹立開放的教學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親身經歷在“動”的過程中獲得新的思想、新的創意和新的提高。就能實現時代對素質教育的新要求。不僅在課堂上,而且在生活中、在將來都學會自主探索、創造,利用已有的智慧解決面臨的新問題、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