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第三小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當人有某種需求時,才會對事物發生興趣。正如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道出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有了興趣,不僅能使人精神振奮,情緒飽滿,而且對豐富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力,進行創作性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相反,沒有興趣,強制性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沒有興趣的學習,就不會有智能的靈感,就不會有創作和發現。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主要依賴教師教學的豐富有趣和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
一、培養良好的師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作為教師加強與學生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任課教師與學生接觸的較少,一周幾節課的見面也是被教學內容塞的滿滿的,但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我想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1.熟記班級每個同學的名字
當代中學生表現欲、尊嚴欲十分強烈,他們渴望與他接觸的每一個人熟悉他、了解他、注意他。尤其是受他尊重、崇拜的老師。所以,當我們擔任某個班任課老師時,首先要做的就是熟記每一個同學的名字,并能在課堂上一一對號入座。認識、熟悉我們的每一名同學不僅能拉近師生的距離,而且對于我們靈活開展教學,有針對性的教育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2.與班主任常溝通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他們與學生交往最頻,走的最近、了解最多,任課教師要想走進學生的心靈,班主任是橋梁。與班主任常溝通、了解學生的自然狀況,如家庭經濟條件、性格特點、學習程度等對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因人而異的與學生處理好關系是十分重要的。
3.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鐘
任課教師與學生交流如果特意安排一則耽誤學生學習時間,二是拘謹不自然。課間十分鐘恰是學生放松休息的時間,為師生交流提供了一個和諧寬松的談話氛圍,每次下課后,我都有意的留下來,遇到學生有問題就給他們講講,沒問題就與他們聊點別的。如對語文課的感覺、老師的教學方法、課堂狀況等。剛開始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問則答不問則無語。時間長了、熟悉了,許多心里話也就往外掏了。通過這樣的溝通不僅與學生的感情拉近了,而且從他們的談話中還能獲得許多有意義的幫助。
4.講究批評藝術
當代中學生絕大多數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由于從小嬌生慣養,個性都很強,往往聽不了別人的批評和指責,且我所在的學校學生學習主動性、自覺性都較差。絕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違紀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如果此時課任老師批評不當,很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里,從此失去學習該學科的興趣。
二、創設最佳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過程,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是很重要的。學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建立起來的,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和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教師的語言、動作、手勢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的決心,使學生產生幸福和愉快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給每位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啟發學生多問“為什么”,并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從何想起的,怎么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不恥下問,并通過學生自己來設置疑問,解答疑問,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勁頭就足了。
三、引導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
四、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努力優化教學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思路,力求拿出個人在處理教材和安排教學步驟上的最佳思路。
1.注意創設課堂導語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恰當而新穎的導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讓學生首先聽到的是富有啟發性感染力的開場白,定能使學生的精神為之一振,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也就能隨之產生了。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就能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優化了課堂教學,這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因此,一堂課開頭數分鐘導語的作用不容忽視。
2.引導思維升華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后,教學便進入了中間階段,即講讀課文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順著課文段落先后,從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這種教法未必不可,但如果一味拘守,也會湮沒某些課文的特色,還可能使學生的思維形成定勢,難以生動活潑地發展。因此,設計有新意的教學思路是必要的,它需要教師以自己的發現、感悟為契機,從課文中選取關鍵性的語句或問題作為切入口,優化課堂組織過程。
學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既離不開自身的體驗積累,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法研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由“學會”過度到“會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體驗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藿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滿足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欲望,而且還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因為這種成功的情感體驗會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促進學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源泉。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牢固地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處處為學生著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