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察雅縣小學
【摘 要】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課堂提問是師生進行雙邊活動的重要形式,更是師生交流情感、信息共享的一個重要通道,課堂因問題而精彩。課堂提問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需要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情緒狀態。那如何設計課堂提問,怎樣提高課堂提問的實效性?值得我們一線教師進行深思。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精彩的教學藝術,設計得好,應用得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有積極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一、提問的指向要明確
課堂提問的指向必須清楚、明確。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需求,設計指向性明確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題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如有這樣一道題:學校把360本科技書分別發表放在上、中、下層的書架上,上層的四分之一等于中層的五分之一,等于下層的六分之一,求下層書架上放多少本書?此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都在苦思冥想,這時教師點撥提問:這三層書架中每層的書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數都是相等的嗎?為什么?這三層共有多少份?經這樣一問,學生思路頓開:上層4份,中層5份,下層6份,所以一共25份。下層占科技書總本數的十五分之六,也就是360本的十五分之六,這道難題就這樣被解決了。可見教師的這一問問在了問題的關鍵處,指向十分清楚、明確,既疏導了學生的思維障礙,解決了疑難,又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提問要有啟發性
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還能促其知識內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發揮的如何,取決于教師引導啟發作用發揮的程度,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具備啟發性。通過提問、解疑的思維過程,達到誘導思維的目的。因此,啟發性的提問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果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就會使學生情緒處于高漲狀態,激發學生尋找問題答案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提問的內容要注意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不要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同時,提問的形式要多樣化,形式單一的提問會使學生感到乏味
第二,能啟發學生的思路,問題要提的確切,不能信口提問。有的問題,提的含糊,學生摸不清意圖,不好回答。有的問題,答案范圍過大,也不妥當。為便于學生思考,每個問題都應該像出考題一樣,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好,,使所提問題的邏輯要嚴密,語言要精練、清楚、確切,切記出現科學性錯誤,使學生心理受壓,影響正常的思路。
第三,能引起學生認識中的矛盾。教師的提問要恰到好處,比如在新舊知識的聯系處、在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處、在底層知識與高層知識的聯系處等來提問,就會在學生認識中引起理論到實踐、高層次到低層次之間的矛盾,激發學生去積極探索。
三、問題要有適度新穎
淺顯的隨意提問引不起學生的興趣,他們隨聲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維的深度,超前的深奧提問又使學生不知所云,難以形成思維的力度。對難點問題,要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系列提問,使學生通過回答問題,逐步突破難點。只有適度的提問恰到的坡度,才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提問時還應盡量避免那些“對不對”之類的提問,以及由此引出的簡單答復。有些課堂上熱鬧的氣氛,知識學生揣摩教師的心思,投其所好的齊聲應付,并非整體性的效果,有時甚至掩蓋了真正的無知,這樣的提問是無效的。教師向學生提出的問題,其難易程度應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推動探究活動的進行。
第一,問題難度要適宜,要留給學生探索的思維空間。難度適宜,就是說所提的問題要符合學生實際,要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當問題要求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缺乏聯系時,問題就顯得偏難;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基本都能解答;課堂提問還得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探索思維空間。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設計一些難度適宜并具有新穎、有趣、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深入探究,引導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并思考,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二,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啟發式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也是教師們經常運用的教學手段。但是,也經常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低效的、重復的提問,以問代講形成滿堂問等現象還經常見到,在這一程度上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所以我們要盡量了解學生的思考過程,減少問題的量,努力提高問題的質。通常可以設計、提出這樣的一些問題: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正要做?你的理由是什么?與其他比較,有什么不同?你要怎樣改呢?你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嗎?哪些正確,哪些還有問題?像這樣的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呢?等等,只要我們引導得法,就能達到問得好、問得精、問得新、問得有價值的目的。
第三,課堂中以問引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問題轉化加以解決,又會產生出新的問題。當學生提出問題時,老師不急于回答而是又把問題踢回給學生,這樣能引發學生深入的思考,然后通過實際操作、討論、交流和分析,讓學生自己解決新的問題,以問引問,來促進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即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活性。我們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對課堂提問的價值與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勤思考、多分析、勤學習、多鉆研,努力優化課堂提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巧妙使用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問”活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