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完小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縱觀人類文明的歷程,可以發現人類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幾乎一無所有??墒?,今天的人類卻在地球建立了輝煌的文明。與此同時,文明也促進了人類自身的進化和發展。追溯其原因,是由于人們的一項又一項的新發明、新創造、新記錄的突破,把人類的文明大廈創建的更加壯觀繁榮。在眾多的文明中,教育、科學和藝術的發明和發展,構成為支撐人類文明的主要支柱。
在以科技為導向的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和人才越來越成為國家繁榮、民族振興和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資源。對教育來說,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既是嚴峻的挑戰,又是良好的歷史性發展的機遇,正確認識社個時代,轉變觀念,抓住機遇,加快改革,走創新之路,迎接新的挑戰,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對的重大課題和最緊迫的歷史使命。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趨向的教育,它著重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創新教育是現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數學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門重要學科,教師應創設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遵循兒童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題作用,讓兒童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已成為當今課堂教學研究中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實施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保證
1、新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p>
創新是知識經濟對人才要求的核心,培養人的創新精神應該說是素質教育的時代內涵,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我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對素質教育實踐研究的重大發現,對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2、新教育是素質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深化和細化。教學創新在繼承優良傳統教學的同時,竭力汲取時代的精華,使其具有鮮明的思想特征和豐富的實踐內涵。教學創新理論既是素質教育知道思想下的教學理論,又是素質教育指導思想下的教學實踐,是揚棄傳統教學后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以素質教育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是素質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深化和細化過程。
教育的使命是讓每個人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潛力。人的創造能力的培養基礎在小學階段,小學數學教育又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起著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達到優化課堂教學,使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品質、創造潛能得以全面發展,以促進他們的茁壯成長呢?
二、重視觀念更新,加強創新意識
什么是創造,可以下個定義:創造就是把已知的材料重新組合,產生出新的事物或思想。這個定義較準確地揭示了創造的本質。不過,就在校求學的兒童與青少年學生來說,當有特殊的涵義。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那種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種獲得和運用新知識、新本領時呈現的智慧能動性,才是學生獨立感受事物、分析問題,并對標準化常規問題做出不同尋常的回答,體現創新的主要因素。
三、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意識
1、現代創造理論表明,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基礎,它的獲得不是靠船收或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讓學生在不斷經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加以培養德得到的。
2、布魯納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的特點之一是抽象、枯燥。為此,在數學課堂中,如何激發學習興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只要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習才能有動力,才能激發學生創新。由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保護學生的求知欲,要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善待提出問題的學生,要鼓勵學生自覺地探索事物,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四、鼓勵學生“我會學”、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確切地說不是在“學會”中形成的,而是在“會學”的基礎上形成的?!皩W會”是學生側重于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是學生側重于掌握學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于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五、創設成功的機會、提高創新意識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條件,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在學生獲得成功的同時,爭取他們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層次的發展,逐步產生自我期望、自我鼓勵,有助于學生形成“樂學”的心態,再加上教師語言鮮明的評價,使學生一直處于情緒高漲的狀態,以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小學生中經常開展一些趣味數學小競賽活動,通過數學的趣味性,激發其內在的學習興趣,調動數學學習的好奇心;布置一些帶有猜疑、拼湊和設想的數學題目,供學生與家長交流,共同探討,使學生的學習變為一種娛樂活動,寓樂于學中,充分調動其家庭帶動學習和積極性;教師設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問題和好奇發表個人的見解,也是一種有益的學習方法。
六、重視動手實踐、調動創新意識
1、發散思維訓練。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沒有思維的發散,就談不上思維的集中,求異和創新。在實際教學中重視開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重視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誘發學生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思考和尋找答案,并大膽的嘗試,以達到獨特的解題方法之目的。
2、質疑問難。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痹诮虒W中,教師既要更新觀念,又要鼓勵學生敢于大膽質疑,敢于向權威挑戰,敢于提出難倒教師和學生的問題,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有創新。
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教給學生創新方法的主陣地。教師要樹立整體的教學觀,在教學意識上要重視學生創新意識,能力的培養,方法上要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總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途徑是多方面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的創新,新的教育觀念的形成會出現更多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大膽改革、勇于實踐,就能實現教育的創新,就能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敬發:《教學創新探索與實踐》,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2]鄭強:《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太原,開明出版社,2003.11.
[3]孔企平:《小學兒童如何學數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