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熱龍鄉完小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安排給學生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探究、掌握知識也就輕松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提高教學效率被調動起來,思維也就活躍了。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培養
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興趣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尤為突出。小學生剛跨入學校不久,對于一切都存在著新奇感,感到一切活動都那么有趣。他們往往帶著好奇心聽每一堂數學課,總希望在每節課中,老師都能給自己帶來一些有趣的東西,他們極易被感興趣的、新穎的內容所吸引。可以說,興趣對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起著決定性作用,興趣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
一、創建和諧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除了用知識本身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外,還應該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教師必須做到把最佳的精神狀態展現給學生,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優秀素質、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敏銳的數學智慧與學識,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如果喜歡他們的老師,那么自然會對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發展下去,相信他們的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因此,教師就需要有一顆博愛和寬大的心,去體貼和關心他們的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往往很自卑,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無精打采、灰心喪氣。為了消除他們這種強烈的自卑感,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努力去尋找他們的優點,并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努力學習。
二、做好鼓勵評價,強化學習興趣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教師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對于一些較好的學生要給他們“吃飽”,對于一些學困生要求就不能太高。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認知程度加以正確引導和耐心的輔導,學生都有自尊心,教師要懂得尊重他們,關愛他們,對差生也要耐心引導,積極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心情,從而強化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巧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課是抽象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抽象則是以具體為基礎的。高度抽象的數學內容就可以憑借十分生動具體的材料作為原型,把它變得通俗化、形象化。如:講故事、猜謎語、出示制作精美的教具等,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由老師“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激發,這樣就會有效的喚起學生的心理效應,激發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
四、讓學生實踐活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奇、愛動的特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進行直觀教學,還要運用學具,盡可能讓學生參加實踐操作活動,讓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因為,僅老師的演示,沒有學生的親自操作,學生獲得的知識還是比較浮淺的,只有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才可能使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知識的存儲和提取。通過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滿足小學生動手,動腦和求知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五、巧設問題,激發興趣
問題能引起思維,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新知與舊知、已知與未知時刻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中造成沖突。教師要利用這一矛盾沖突精心設疑,創設引發學生認知沖突、誘發學生思維動機的問題。這樣就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究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狀態,從而主動深入地學習。因此,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的內容特點,不斷設計問題情境,從而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狀態。自然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知識教學、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的目的。
六、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增進學生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美,教師創設豐富的、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情境,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從而萌發其數學意識,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進而使其真正喜歡數學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也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化抽象的理論為具體形象。數學知識的生命在于應用,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能力,激勵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發生在身邊的實際問題。
總之,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十分重要,也是學好這門學科的前提和動力源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法設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才有動力,教師的數學教學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