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源縣第六中學
【摘 要】創新教育是指依據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
學生的創新素質是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的需要。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經濟時代,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再那么重要,知識的全球化,使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成為影響整個民族狀況的基本因素,因此,創新能力是21世紀知識型時代和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中學教學肩負著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任,推行創新教育責無旁貸。早在20世紀80年代,“創新精神”就被列為我國教育所要培養人才的基本規格之一。那么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怎樣理解創新教育呢?創新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呢?
創新教育是指依據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
一、學生的創新素質是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的需要
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經濟時代,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再那么重要,知識的全球化,使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成為影響整個民族狀況的基本因素,因此,創新能力是21世紀知識型時代和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其實,細心的老師們都會發現,在進行歷史的課改中,我們的《普通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實就是一種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去創立新的情景,提出新的問題,并加以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這就對當今的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忠于歷史事實圓滿的完成教學內容,更要求主動、合理、創造性的豐富和調整教學內容,以滿足構建符合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動精神。
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片面的重視了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原本性的記憶,完全忠實于課本知識的傳授與接收,這就造成了我們關注學生的能力只是“學會”這個表象性的知識掌握,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會學”這一能讓學生受益終身的能力的培養。這種只注重教學結果、輕忽教學過程中的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個性,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獨立性的摧殘。
歷史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和理解歷史,再到對歷史進行思考,對過去所發生的事情進行解釋,從而找到歷史發展的規律,認識歷史和現實的過程。
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產生各種疑問、發現問題,然后查找資料,主動探索、發現,獨立思考、分析,與其他學習者共同協作探討,親歷整個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過程,既能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與方法,又能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還能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并逐漸形成關注現實、關注人類發展的意識。因此,學習的過程比量化的結果更為重要。這樣的學習,與過去那種適應性的、接受性的學習不同,是一種創新性、探究性的學習。那么,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如何實行創新教育呢?
1、創造新型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
創新精神是一個創新的靈魂和動力,這是一個人的主動行為,是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代替不了的。這種思維是強求不來的,而且要求在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下才能充分激發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通過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甚至聯系當今學生在各種媒體上接觸的歷史事件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自己的角色,走下三尺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見解,觀察全體學生的表現,注意把創新的機會留給每一個學生。
2、對于學生的大膽質疑要充分鼓勵,允許有相左的意見出現。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會提出各種問題,也許這些問題在專業老師的眼中不值一提,或者是非常荒誕的,但是對待學生提出的觀點或問題,我們要本著激勵學生、愛護學生的宗旨,因為我們是在大學中受到過專業的教育,或者是在教學崗位上已經奮戰了好幾個春秋的教師,對于知識的理解很深入也很全面,可是這些提問的學生面對的這些知識是全新的,他們是感興趣的,正是因為感興趣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會問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說不定就有我們需要的、可遇不可求的亮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教師要注意首先充分肯定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客觀實事求是地評價學生的觀點;從而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會積極質疑,勇于創新,才會最大程度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結合教學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創新的本質力量所在。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大部分都采用的是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現在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留給學生創新的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創新。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內容,設計活動課、討論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留有更多地思考、探究的空間,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質疑、創新。學生也要在課堂學習中,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
總之,實行創新教育是時代對于當今教師以及學生提出的要求,在創新中,我們才能給予學生一個學會學習、學會質疑、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只要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身體力行,就一定能順應這種時代發展的要求,發揮歷史學科在素質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