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熱龍鄉完小
【摘 要】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還要培養學生吸取別人意見,與人合作的精神,小組合作學習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社會性的絕好機會。合作交流不僅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也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必要手段。我認為小組合作的實效性主要包括: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合作學習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學的動力,是成功的先驅。小組合作學習要想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應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合作興趣,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積極合作、共同學習。例如:在教學組合圖形時,我做了許多圖形卡片,分發到各小組,讓學生用學過的圖形拼出各種圖形,要求每個小組同學利用卡片組成自己組研究出的圖形,并能展示給大家看。于是各小組同學都積極動手,討論著組合,并高興地給全班同學看。這樣既分散了教學難點,又激發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用興趣來激活他們的思維,喚起他們的學習注意。同時,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在積極的活動中得到了動手、動腦的機會,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二、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機。
小組學習也好,合作學習也好,關鍵是學生有沒有這樣的需要,有沒有這樣的可能。作為教師要抓住合作學習的時機,具體表現為:
1.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舉手如林時。這時教師不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發言的需要,可以讓學生相互說說,滿足學生傾訴的欲望。我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時,我讓學生先自由地在小組內摸一摸、玩一玩、滾一滾,然后在小組內說說你發現了什么,結果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從長方體談到長方形,再由特殊的長方體談到正方體,氣氛熱烈而融洽。他們把自己所知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情況描述得既詳盡又細致。這樣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地說,激活了學生對日常生活經驗的提煉、概括,促進了數學學習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每個人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可以即時進行交流,有許多精彩的發言就是在這種熱烈的交流氛圍中產生出來的;讓學生體驗到自我的力量,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當提供的材料需要資源共享時,當問題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相互啟發時。這時靠個體的力量不能解決,學生為了解決問題,會主動地小組討論,合作完成。這是我們經常說的“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學生會覺得有討論的需要和必要。
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時,最后一個環節就是用學生們自己準備的各種形狀的物品來搭積木。學生興致很高,經過小組的討論,依據自己的想像,自主選擇材料,最后拼擺出了許多很有新意的造型,使學生體驗到創新學習的成功喜悅,也增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3.形成了不同意見,需要交換時。例如有這樣一道題:你能用10根小棒擺幾個正方形?經過實際操作,有學生說擺2個,有的說可以擺3個,兩種答案爭論不休。面對這種情形,我沒有加任何評價,而是讓學生在小組內去討論去爭議,給學生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最后這個問題就在學生的自我探索中迎刃而解了。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
三、小組合作學習要人人參與
小組學習是介于集體學習與個別學習之間的學習組織形式,它的組織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師慢慢地培養。像角色的分工,交流時遵守的原則,都應在合作中不斷的完善。我們在教學中,首先要教給學生合作的規則和技巧,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其次要精選內容,低年級可以在學生“學說話”的時候,高年級可以在教學的重點、難點的地方,安排學生討論;最后還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如果只有表述而沒有傾聽,那么這種組內“交流”就失去了大半價值,至多不過在梳理表述者的思維和鍛煉語言能力,而不能達到交流最重要的功能:在交流中豐富個體的知識建構,反思思維過程,培養創新能力。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每個學生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在合作學習中,我們要讓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特別關注小組學習中保持沉默的人,把時空有限的課堂變為人人參與、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
四、評價的作用
1.改變以往學生與教師一對一的交流,改成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改變對學生個體的評價,改成對學習小組的評價。在教學比多少時,我出示了一幅圖,讓學生憑經驗和直覺提出問題,我并不加評價,而是將評價的任務交給學生,學生先是思考哪個答案正確,進而認識到其中的道理。這樣,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漸加強,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培養。
2.在教學中,學生有時候并不需要也不想老師過多過早地進行評價,他們會根據自己的認知結構、已有的經驗和自己的個性喜好來作出對于他來說是合理的、最佳的方法與策略。學生能說的教師千萬不要代說,學生能做和教師千萬不要代做。過多過早地進行評價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生思維的發展。
總之,有效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就一定能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