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市昂仁縣完小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作為世界語的地位凸顯。課堂內外教師作用發揮得好、教師角色扮演得好,才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一方面督促學生進行有效語言“輸入”,另一方面,教師又必須調動學生課堂參與討論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進行語言“輸出”活動。因此調整好自己的位置,為學生搭建好學習英語的橋梁,為學生學習英語創設良好的氛圍,是教學改革下每個英語老師必須面對的話題,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英語教師應搭建好學生情感溝通的橋梁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協調是以情感為紐帶的,教師以豐富的情感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生會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并有所感悟,潛能和創造性才得以充分發揮。教師的情感包括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對教學傾注的熱情,體驗教學內容的確切及教師心情的激動、愉快等。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參與,還有非智力因素的參與。而學習的質量,則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結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在英語課堂中,就需要渲染課堂氣氛,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調,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體會文章內容,甚至不自覺地進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在講授英語課文時,可以借助音樂、圖片、投影、錄像、多媒體等直觀可感的手段,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參與教學過程。教師豐富的表情動作、富有感情的語言、積極良好的情緒,駕馭課堂的輕松自如,點撥知識的深入淺出,都可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好學、反應敏捷、思維活躍,展開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殿堂中流連忘返。
二、英語教師應搭建好學生走進教材的橋梁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便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教材是英語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英語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同時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的差異性,總之,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要讓學生充分與教材交流。
教師如何能扮演好橋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否則就是橋搭了學生也不愿意通過。這一點我認為應從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其次,我們要設計好教材這個誘餌,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欲望,最后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知識。
三、英語教師應搭建好拓寬學生閱讀視野的橋梁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教師既要重教書,也要重讀書。要讓學生熱愛英語閱讀,善于為學生搭建好英語閱讀的橋梁。教材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堂教學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識的無限的,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學生光學會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夠的,在英語教學上就是要求我們英語教師要不斷發展課外閱讀,開拓閱讀視野,從學校走向校外。
英語教師要教給學生打開閱讀視野大門的鑰匙,就要求我們不能整天圍著課本轉,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走向課外學習。缺乏語境的英語學習是不完整和行不通的。英語教師做好學生課外閱讀工作,不僅對課堂教學有幫助,而且對學生自身發展也是個促進,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英語教師的這項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
四、英語教師應搭建好學生勇于創新的橋梁
創新是當今時代精神的核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培養創新人才,不僅要教會學生運用新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探索新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開發創新能力。而傳統教育教師處于學生之上,其思想統治束縛著學生的思想。如:要聽老師的話,要按老師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師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確的,不容許學生對自己去懷疑甚至批判,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我們要勇于擔負起打破這種傳統教育思想束縛的開路先鋒。
要培養創造性思維,在英語教學中首先要教會學生發散思維。鼓勵多元思考,引導學生沿不同方向、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以人為本,張揚個性,尊重學生思維成果,正確評價不同見解,克服思維定勢。其次,要發揚教學民主,構建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美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說過: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在地呼吸,討論是創造的“助產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釋放潛能,開發創新能力。
總之,隨著教改深入發展,英語教師要逐漸把自己轉化為\"課程的建構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英語教師對自己角色要有新的認識,當然,不管自己如何轉變或扮演什么角色,都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