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薩迦縣中學
【摘 要】多媒體教學無疑是一種重要的、先進的教學手段,正確運用多媒體可讓語文課堂更“活”,容量更大,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生活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既有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也有利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但是,不合理使用多媒體會產生很多弊端,只要教師在多媒體的應用中處理好多媒體使用與師生活動、語文學科特點的關系,學科知識與邊緣知識、多媒體呈現與整個教學流程的關系,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之我見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育技術的不斷更新,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優化課堂教學,己成為教學改革的一種趨勢。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也越來越多地被大多數人運用,它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圖、文、聲并茂的多媒體。但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發現往往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教學課件,不能有效地使課件與學生的文本學習結合來。我認為,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就好比是一把雙刃劍,既有促進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如何使多媒體技術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是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學習氣氛與學習效果的反差
我看過這樣一個案例:題目是《國寶—大熊貓》。在教學的設計中首先是關于環境保護的演講,接著出現了許多大熊貓的圖片、視頻讓學生看(學生興趣高漲),接著問:你喜歡大熊貓嗎?你覺得它有哪些可愛的地方?我們要不要保護它?然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過程教師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熊貓生活環境遭受破壞的圖片,并配上背景音樂。學生的討論熱烈、回答積極、認真。整節課在熱熱鬧鬧中完成了學習。
二、制作的課件與課堂教學實際的矛盾
很多教師在課件的制作環節,往往為了使自己的課件達到“完美,”為了使課件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必須把各種手法都用上的,有的配上音樂,有的配上背景圖,有的用上視頻等等。這導致辭了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時候,不能很好地擺正課件與課堂教學的關系,不明白并不是越“完美”的課件越有利于課堂教學,以致于片面地追求各種教學形式,忽視了課件只是諸多教學手段中的一種,更有甚者整堂課都用課件,有的連演示的答案都做好,黑板上只有課文題目。這樣的課件往往只是課文內容的再現,而沒有細節的教學環節的設置,結果往往無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教,只能遷就課件,而不能突出自己的教學特點,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或者是引人入勝的音樂和身臨其境的精美視頻干擾學生的思考,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
三、多媒體的課堂運用與語文學科特點的沖突
語文是母語課程,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教學活動中要重視語文工具性的特點,教師應該憑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生動的講解,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如果教師上課時過多地演示課件,學生會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視覺上,忽視了聽覺感受,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就背離了語文教學的核心。
語文課的教學,不僅僅是學習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還要注重漢字本身就是中國的文化。如果你一節課都只用多媒體展示教學流程,長此以往,學生的書寫能力會大打折扣,語文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教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一方面,會給教師自身增添不少魅力,學生會欣賞教師的“書法藝術”,并將感染著學生;再有,教師將重要內容寫在黑板上,學生會有一個清晰的聽課線索,從而加深了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如果用屏幕替代黑板,屏幕內容不斷變換,學生感知反而模糊。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使用,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四、課堂上知識傳授與師生情感交流的關系
在多媒體教學中,不管是自己上課還是聽別人的課,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瞪著眼睛看,教師圍著電腦轉”的現象。教師利用提前預設好的課件來對學生進行灌注式教學,課件中的演示性有余而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常常顯得不到位。一節課的時間里,教師在計算前要不斷地點擊鼠標,用事先設計好的課件流程,引導課堂的發展節奏及學生思維的發展軌跡,學生在臺下仰著脖子當觀眾,一旦出現一個比較有爭論的觀點,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老師被多媒體軟、硬件所取代,師生的感情交流也就漸行漸遠。實際上語文的媒體是語言。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使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規范、生動、有說服力。
總之,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它是優化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好手段,它能指引我們去領略語文的魅力,學習前輩們的思想、精神,欣賞無限的風光了解不同的人文習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樂趣。但是作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合理使用,不可濫用;要選擇好恰當的切入點,配合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它的作用,使多媒體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