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錫欽鄉中心小學
作為一名藏區小學語文教師,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師要更多地賦予學生民主、平等的權利;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權利;賦予學生批判教師觀點乃至教材觀點的權力;要更多地賦予學生的質疑權利;個性認識的權利……并以此實現對課堂的成功駕馭。然而,也表明了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設計的改變
教師的教學設計的改變要體現在五個基本要素的改變上:
1、體現“真實的學習過程”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還非常稚嫩,表現在:“六多”:煽情多;感悟多;拓展多;課件多;扯淡多;動得多。“四少”:讀得少;寫得少;背得少;想得少。課堂上出現了虛情假意的熱熱鬧鬧的表演。造成了語文教學虛化,教學內容泛化,教師作用弱化,教學手段非語文化,嚴重危害了語文教學追求“真實、有效”的教學道德,一度曾出現了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的情況。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改一改,教學設計必須要追求使學生都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教學設計要體現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迷茫到清晰,從錯誤到正確,從失敗到成功的“真實”過程;要體現教師的循循善誘、真誠幫助、嚴格要求和規范訓練的“真實”過程;要體現學生不同方法、不同過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觀點的交鋒、碰撞、懷疑、爭論的“真實”過程。教學設計要體現教師不掩蓋、不失實的表揚和批評的“真實”過程;要體現學生獨立思考、個性化表達的“真實”過程;要體現教師注重課堂生成資源的開發利用的“真實”過程;要體現教師對預設教案的必要調整和摒棄的“真實”過程。
2、選擇科學的學習方式
首先,在設計學習方式時,要實事求是。要根據班額的具體情況、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學生群體的學習方式。該由教師講解的就講解;該讓學生觀察、模仿的就觀察模仿;該讓學生獨立思考的就獨立思考;該探索發現的就探索發現;該討論的就討論;該交流的就交流,該動手實踐的就動手實踐;該背的就要背;該抄的就要抄,該寫的就要寫……總之,該選擇的學習方式不選擇,不該選擇的學習方式而選上了,是不科學的。
3、教學設計要講求實效
教學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主動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要有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有效獲取、認識結構的有效構建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要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的探究,故弄玄虛的討論,毫無價值的合作……一句話,教學設計要有利于落實學習實效。
4、教學設計要簡約
教學設計,應該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理念。立足簡約,追求完美,注重創造。簡約并不等于淺薄、簡陋。簡約必須先經過復雜的過程,是復雜之上的一種升華;是深刻、豐富、精細的升華。只有通過深刻、豐富、精細的過程才能簡約。課堂只有因簡約才能煥發迷人的光輝。
5、教學設計需要將課程資源“融會貫通”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需要將課堂中的動態生成資源、文本資源、網絡資源等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學習方式等有機整合起來,讓課堂對話變得深刻而又富有張力,讓學生的智慧充分得到培育,讓學生思維得到全面拓展。
二、駕馭課堂的改變
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到比較成功地駕馭課堂。首先,要能駕馭教材。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本厚了許多,閱讀量翻了幾倍,并且60%的選文都是新的。面對這些變化,教師必須要去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學科知識,大量閱讀相關書籍,這樣才能從容駕馭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其次,新課程強調張揚學生個性,解放學生的天性,尊重兒童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個性認識,倡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發表意見。如果教師沒有童心、童趣解讀文本,就很難駕馭課堂。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去閱讀一些兒童作品,讓自己永遠富有童心、童趣。永遠了解兒童奇妙的內心世界。最后,教師要學會駕馭課堂中的學生。傳統教學課堂,教師總是以束縛、控制、支配等駕馭著學生,從而駕馭課堂。
三、教學評價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評價,首先,很注重評價甄別功能。評價把學生分成了好、中、差三個等級。少數的所謂優等生才能夠獲得鼓勵,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絕大部分學生在教學評價中嘗到的是失敗者的滋味。其實,學生沒有智力上的好壞高低之分,只有各種智力不同組合形成的差異。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評價的目的是要為每一位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其次,教學評價在當前出現了一味說“好”,和程式化的口號、掌聲等失實、掩蓋的評價。當然,也出現了全由教師評價的“單向評價”,“不置可否”的“無評價”,及“吹毛求疵”的評價現象。這些評價對學生的傷害是很大的,造成了學生上進心的喪失和發展方向的迷失。教師的這種教學評價亟待改變。教學評價要遵循及時性、正確性、針對性、客觀性、激勵性、啟發性等原則;要從智商的發展,知識點的獲得,學習方法的習得,創新精神,心理素質,學習態度,情感態度,學習習慣……諸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要重視師生的“對話”評價。要通過“對話”磋商,消除師生對評價的分歧。評價的最后落腳點要放在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認同正確的評價上。要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上。評價要講究方式和藝術。既要充分施展口頭語言,又要恰當利用肢體語言。這樣的評價,可能無聲更勝有聲,更會讓學生去思考、認同、吸納教師的評價,更會讓學生終生難忘教師的正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