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市定結縣完全小學
【摘 要】語言文字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實際上藏語文教學就是對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力的培養,語感是這些能力的有機結合和升華。培養語感,是藏語文訓練的最重要的目標,它是提高藏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人在藏語文教學過程中深深認識到在藏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語感是個重要的環節。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淺談自己一點體會。
【關鍵詞】藏語文;語感
一、語感訓練的基本要求
教師培養學生語感時必須做到:把每位學生看作是有獨立人格的人,是感悟的主體。在尊重學生主體積極性和個體差異的前提下,通過朗讀營造氛圍,讀中抓住契機,調動學生感悟主動性,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學生情感的“主觀存在”和課文內容的“客觀存在”之間架設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在閱讀中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獲得生命體驗,以幫助學生真正達到領悟的境界。
從兒童語言發展的活動規律出發,小學生語感培養要求初具四種基本能力:一是訓練語義感,即對語言文字豐富的蘊意的感悟,它是藏語文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二是訓練語法感,即訓練對語言法規的感悟,其中,更重要的是敏銳地感知語言結構方式、語意表達方式和語言的表現力;三是訓練語韻感,即訓練言語節奏、韻律的感悟,感悟語言的準確性和連貫性;四是訓練語勢感,即訓練語言表達的語氣、氣勢、風格等的感悟
二、從朗讀中悟語感
朗讀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意的活動;是把書面的文字語言轉換成響亮、清晰的有聲語言的過程。文章中準確、形象、生動的語言只有通過朗讀才能獲得感知;好的文章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獲得理解和領會;文章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自然而然地滋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朗讀中要讓學生用兩條視線讀書:一條是生理視線,即眼睛的視線;一條是心理視線,即心靈的視線。讓學生一邊聲情并茂地朗讀,從聲音上去吟味,從不同的語調、節奏中去思考;一邊展開聯想,使得瑯瑯成韻的誦讀,成為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使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轉化成一幅幅畫卷呈現在學生大腦中,使學生在不經意之間對語言那抑揚頓挫的語調、錯落有致的節奏與奇特嚴謹的結構擁有深刻的體驗,進而感悟文章真諦,培養語感。為了讓學生更快更深地進入作者的情感領域,應著重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整篇或重點句段,達到和作者情感的契合。在經歷了多種形式的自讀以及分層次的理解讀、體會讀的語言循環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層層加深,對情感的體會步步深入,在螺旋上升的情感體驗過程中,充分感知課文用詞造句的生動及作者感情的奔涌,受到蘊藏其中的情感熏陶,從而對語言文字產生真切而強烈的感受,最終達到語感訓練的目的。
三、品詞析句,訓練語感
把握語言的準確性,這是對語言文字正確認識和理解的最基本要素。而詞語和句子就是語言的基礎材料,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作者的思想感情大多是通過其關鍵詞句表達出來的。因此課文中的詞句,特別是那些表現文章中心、表達情感的精妙傳神的詞句,更需要我們細細比較和品味。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揣摩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進而形成語感,培養語感。如吃果子一般,劈頭方咬開,未見滋味便吃;須是細嚼教爛,則滋味自出,方始識得這個是甜、是苦、是辛,始為知味。”。葉圣陶先生講到語感訓練時也曾說,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查字典是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可見語感訓練的關鍵是“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由此,我們在課堂上要著力引導學生推敲詞句,品析文本,通過文字這座橋梁與作者會面,在文本、師生、作者和編者間形成平等的對話,感悟用詞的準確性,感悟語句的意境,體驗語句的情感,增強語感的靈敏度。具體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通過“加、減、調、換”等方式來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語感。
四、讓學生在體驗中形成語感
興趣是激發學習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以情動情,使學生在愛與憎、悲與歡心靈火花的撞擊中與課文內容的理念相溝通,產生共鳴效應,才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讀是學習藏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強調讀書對訓練語感的有效性。所以,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進行教學,在課堂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復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引讀、分角色朗讀、范讀等多種形式,從讀中得到感悟,訓練語感。因此,在練習朗讀時,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引導學生去有感情地朗讀。在低年級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則必不可少。兒童有了濃厚的興趣,便會對朗讀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到朗讀之中。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課堂情境,學生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兒童是用圖畫、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根據課文內容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把課文抽象的語言符號轉化為直觀的、形象的畫面,以幫助學生再現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然后進行朗讀訓練。
總之,教學時,我們在聽說讀寫各方面都注重了語感的培養,采取了導悟語感、自悟語感、遷移表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語感在反復學習實踐活動中,得到了螺旋式提升,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藏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