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市聶拉木縣中學
【摘 要】西藏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也是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之一,在長期的歷史變遷,特別是西藏民族改革以來,西藏義務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教學的新觀念、新方法,對學校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但農村中學的教學現狀還不是很樂觀,作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方式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西藏;農牧區;中學;漢語文;探討
目前西藏農村的初中語文教學,面臨著諸多要進一步提升的地方,教師沿用傳統教學模式而忽略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課堂沉悶,教學效率不高,學生漢語文基礎不扎實。我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的經驗,對當前西藏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創新改革的若干建議,希望對推動西藏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一、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初中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重要時段,但是教學現狀還不容樂觀。再是目前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存在一些需要解決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表現:
(一)傳統的教學觀念依然較深,教師慣于重理論輕實踐。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布置學生完成作業。這樣套路化的教育程序,是一種機械式的操作和應試化的訓練,這樣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知識”沒有“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將形成一致的思維定勢,嚴重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創新。
(二)追求片面的應試升學效果。一直以來,受整個升學考試的影響,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給教師施加的壓力,導致許多教師把語文課堂當作訓練課堂,只在課堂上講理論知識,沒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了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對教育的重視不夠導致重分數輕能力的培養。家庭、社會對教育的重視不夠與投入不足,一方面使得學生缺乏動手實踐的環境條件,另一方面讓學生僅僅局限于書本的知識,影響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一直以來社會上注重學歷而缺失人才標準的趨勢,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大阻礙。
二、西藏農牧區中學語文課教學方法探討
農村中學與城市中學在教學設施、學習氛圍、校園環境等方面是沒法比的,但是西藏農村中學擁有農村特色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優勢,再加上中國西部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地域特色濃郁,這是一般城里所沒有的。要充分發揮城市學校不具備的資源條件,走出一條農村特色的語文教學之路。筆者根據多年農村初中的教學經驗,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改革進行簡單探討。
(一)雙語結合提高教學效果。西藏自治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地區,在農牧區,人與人溝通主要靠其獨有的藏語文。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的發展,黨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探索著不同的途徑。其中,雙語教育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政策的指引下,不少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也在努力使用雙語教育方法。我認為在初中語文課使用雙語有以下好處。(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西藏農牧區95%的學生來自本地農牧民家庭,從小接觸漢語文的機會較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用藏語文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溝通他人。在初中課本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上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當教師完全用漢語講授課文內容時,學生總是無精打采,一節課下來學無所獲,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學會使用雙語,在使用漢語文的基礎上理解有困難的地方使用本民族語言做出解釋和補充,這樣既能提高教學效果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有利于提高學生雙語水平。少數民族語言有別于漢語文,特別是藏語文,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生動而積極的歷史背景。語文課上能夠使用雙語有利于學生既能夠發揚和繼承完善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又能更便捷地提高漢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突出語文學科特點,重抓語言學習。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力爭把語文的味道呈現出來,不要追求表面的熱鬧和時髦,要扎扎實實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讓每一個學生喜歡語文課。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語言運用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語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注重朗讀誦讀的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加強文章理解的能力。通過誦讀,使學生讀出文意、文味,加強語言溝通訓練,真正培養出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注重課內外學習,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受農村條件的限制,西藏農村初中往往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圖書,大部分學生也不會購買文學書籍,甚至學校的小小圖書室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再加上現在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很少有自己的世界去讀名篇名著。這樣以來,學生的知識面就會嚴重變窄,常常鬧出不應該的笑話。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有效的閱讀計劃,按照實際課程的安排,可在課堂穿插名著閱讀的內容。
總之,我們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更要注重課內外學習,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加強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各種形式,采取靈活的方法,鼓勵創新思路,讓我們西藏農牧區語文教學更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呂亞文.新課改下民族地區漢語文教學的新認識.
[2]仁青.淺談課堂提問西藏教育.藏文版.
[3]新課標教學指南吉林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