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實驗小學
【摘 要】班主任工作的對象是有思維、有個性、有豐富內心情感的活生生的人,這就使得班主任工作既有生動性,又有復雜性。至于如何開展班主任工作,專家與前輩們早有過不少獨到精辟的見解。我從自己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得到了一點體會:班主任工作要講究一個“巧”字。所謂“巧”就是指班主任工作要講究藝術,要能針對特定的對象,在特定的時候和情境中,把握契機,進行教育。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體會;藝術;教育
班主任在工作上,勞苦并不等于是功勞,針對班級管理我們僅僅“做得對”還不一定成功,只有“做得好、做得巧”,做到學生和家長心坎里才能算真正成功。“做法”有時是非常具體細微的技術問題,做得巧能產生持久的激勵效應。工作技巧的背后體現出班主任自己對學生是否尊重、關心、理解。我讀了《班主任工作創新藝術100招》后,反思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真正在心中有所“得巧”。
一、“巧”設班級龍頭
班干部隊伍,是班級工作核心,是一個班能否形成良好班風的決定因素,更是班級各項工作的帶頭人,因此選拔班干部尤為重要。如何建設一支強而有力的班干部隊伍呢?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憑學生入學檔案或第一印象而“一錘定音”,而應廣泛征求意見和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從不同側面對選拔對象進行考察,并通過開展一些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工作,發掘素質、能力、知識水平較高的優秀學生擔任“龍頭”。
為確保“龍頭”的戰斗力,班主任對班干部可采用先試用后任用的方法,給臨時班干部一至二周試用期進行考察,考察合格再任用。“龍頭”建立后,班主任應悉心指導,熱心扶持、大膽使用,班干部成員應采取分工負責、優用劣汰的制度,使其有壓力、有動力、有戰斗力,真正成為班級管理和學習前沿陣地的生力軍。
二、“巧”用語言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往往為了樹立“威信”而不注意對學生處理方式,雖然說忠言逆耳總是情,但是現在獨生子女環境下的孩子對于一些威脅和埋怨式的批評,學生很難感到老師的關心,所以不會真心接受,也就不會積極改正,批評就失去了意義,久而久之班主任感覺很委屈,心理就會失去平衡產生倦怠情緒。例如學生中午午休前在教室拍球班主任如果以埋怨的口氣對他說:“你怎么又在教室拍球,說了多少次了真是不長記性。”這雖然本意是為他著想,希望他中午能好好休息,可在學生聽來似乎老師在刻意批評甚至在找茬算總賬易激起學生的逆反情緒。如果換一種說法,如:你一直很為大家著想,馬上午休了看這樣是否合適啊?”他馬上意識到這樣會招致同學不滿,喪失他的威信,老師是為他著想就比較容易接受了。平時還會遇到個別學生希望用自己的另類行為來引起老師和同學對他的關注,如果老師對他處理不當很容易和他發生正面沖突,把自己處于尷尬的境地使他頗有一種“敢于挑戰權威的自豪”,同時也會激起其他同學坐山看虎斗的心態。這樣班主任的工作就非常被動了。對于這樣的學生,班主任可以把他平時的挑釁采取不理不睬同時暗中做好易被他煽動的同學的思想工作,讓他覺得沒趣自己偃旗息鼓乖乖就范,如果還不識趣,就有必要在到達一定時機將他種種 “罪況”一一列出狠算一次,然后給他留個挽回面子余地,讓他覺得:我做了那么多不好的事情老師還給他面子,一般情況下這類學生不僅不會再犯還通常會心存感激之心,會積極協同老師做好工作。
班主任對全體學生的要做到:偏愛后進生,厚愛特殊生,博愛中間生,嚴愛高才生。
三、“巧”做引橋,與科任配合,增強教育學生的合力
人心齊,泰山移。要搞好一個班集體的教育教學工作,單憑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只有兩者配合好,大家齊抓共管,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
筆者班上有一名特別調皮的學生,上課不專心,如果教師們稍不注意,他就會躲在課桌底下玩耍,要么悄悄地拉旁邊同學的鞋帶,要么用腳踢前面同學的書包。令大家苦不堪言。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秩序和班級文明的建設。為此,筆者和班上的幾位科任教師溝通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工作,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他的壞習慣也慢慢糾正過來了。
四、“巧”搭渠道,與家長溝通,增加教育學生的張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人格力量及所創設的家庭氛圍、家庭關系、生活習慣影響著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學校是學生求學的“樂園”。學校和家庭都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應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責任。為了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筆者通過家訪、電話聯系、校迅通或是利用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間與家長溝通,交換意見,增加教育學生的張力。
總之,班主任工作的“巧”安排就是遵循教育規律,運用一定的智謀和手段治理班級,從而激發學生潛在的智能,喚醒學生,促使學生知榮辱、明是非、樹正氣,更好的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塑造更多的優秀的人才,更出色的完成教育工作者的偉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