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墨竹工卡縣南京實驗小學
【摘 要】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這一切目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使小學生產生認知與情感上的積極體驗,從而促進學生將學習進行到底,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呢?
【關鍵詞】藏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氛圍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掌握教材,教學目標制定合理
教師要熟練地把握好藏語文教材,教師對所教的課程熟悉、運用自如,學生覺得不枯燥,這樣才有學習興趣。
關于教學目標的制定,在課程標準中有明確規定,但較籠統,而且是一般性要求。具體到每節課的目標,則應盡量訂得準確。具體,既為總目標。大目標服務,而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制定課時目標,一定要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過高容易挫傷積極性,過低則引不起興趣,而且要運用區別對待原則,使不同水平的學生經過努力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欣慰和喜悅。
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要注重價值意識的培養,以使學生能終生受益。由于學生各自基礎條件、思想方法、行為需求不同,對于課的價值追求和期望也不相同。但必須強調要有價值意識,在教學目標上或掌握某種技術和方法,或嘗試某心理體驗等。價值追求,是人的能動性的源泉和動力,因此也是形成積極、熱情、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的基礎。
二、創設懸念引發課堂氣氛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三、創設優美的課堂意境
創造詩意的情趣氛圍——這是吸引學生參與藏語文課堂的先決條件,是讓學生產生學習期待的必需,這種情境驅動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一節藏語文課學生只有在和諧詩化的氛圍中才能產生身心的愉悅和學習的沖動,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悅,所以語文教師要特別在藏語文課堂上創設情境體驗的互動平臺,讓學生在詩意的氛圍中輕松快樂有興味地學習。藏語文課堂的導入是一種精彩的開課,教師要善于運用導語激趣煽情,形成課堂的勢能。精彩的課堂導語既是學生學習藏語文的不可企及的范本,又能起到喚醒學生潛能的作用。此外,借助多媒體來創設情境,營造學習藏語文的氛圍?,F代多媒體手段,為藏語文教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聽感覺,為藏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輔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為藏語文課堂創設詩情畫意的氛圍,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一全新的手段,為藏語文教學創設情境。
四、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氣氛
在小學藏語文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否融洽,決定著藏語文教學課堂氣氛否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不是靠鐵的紀律和揮動的教鞭“打”出來的,它依賴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依賴于教師角色的轉變,依賴于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觀,因學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以淵博的知識激發學生,以飽滿激情感染學生,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重塑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藏語文教學中師生不和諧的關系,才能打開學生情感的閥門,形成良好心理氛圍,調動其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才能營造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氣氛,實現語文教學改革目標。
五、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藏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此時,教師也不需擔心教學效果如何。
總之,教師要營造輕松濃郁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喜歡藏語文,學好藏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