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亞市榆林八一中學
教材分析: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一篇經典的傳世名篇,這是一篇以名人成功的事例層層推進,從正反兩方面的道理進行推論,得出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論。這個結論告訴我們:成才和磨練之間的關系,它還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苦難和挫折
學情分析:九年級,是學生剛步入議論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時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借助文中注釋理解文意的方法,并能在淺顯易懂的實例中,理解和把握文章所提出的主題思想,在文中尋中心句找中心論點,在所舉事實中找出論據并了解論證方法,最終歸納本文的中心。
策略與設計:采取“趣讀、朗讀、譯讀、品讀、美讀”五步法,提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通過小組探究合作的方法進行文意的進一步把握,在“誦讀——品味——理解——領悟”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思想,把握文章主旨,理清論證思路,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文言文學習的語感。
學習方法:誦讀法、釋疑法、討論法、講評法、歸納法、分享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了解并掌握文中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文言句式;(2)了解孟子運用層層深入的方法論證觀點的特色;(3)把握文中的觀點,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能力目標:(1)反復誦讀,根據注釋,理解文意,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自學能力;(2)學習孟子說理論證的方法,體會排比、對比修辭的妙用。
情感目標: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現實意義,明白成才和磨練之間的關系,懂得該如何正確對待苦難與挫折,告訴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要有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
重點和難點:重點:疏通文意,理解重點字句的意思,積累文言常用詞匯;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領悟出文章主題的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趣讀——聽故事,說寓意
以故事導出課文標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點明學習目標,介紹文章作者孟子及作品《孟子》。
師: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著水的鍋里,恰好水已經開了,青蛙嚇壞了,使勁一跳,逃離了險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又掉進了那口鍋中,同樣的鍋里也在煮著水,不同的是,這次水還沒有煮開,青蛙覺得還挺舒服:這個熱水澡好哇!結果呢?——青蛙熟了!
生:青蛙在開水里逃生,青蛙在溫水里死亡。
師:由此可見,人們要學會居安思危。今天我們一直走進孟子給我們帶來的經典篇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板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學習目標:(1)準確而流暢地朗讀課文;(2)掌握一些字詞的特殊用法,并準確翻譯課文;(3)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4)體會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
有關孟子和《孟子》
(1)孟子(前372—前289)戰國時思想家、教育家。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后世認為他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稱:孔孟,并尊其為“亞圣”;(2)《孟子》是儒家的經典之一,為孟子和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著。書中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論語》合為“四書”,成為此后讀書人的必讀書。
二、朗讀——朗讀課文
師:經典的美文是需要大聲讀出來的,讓我們齊讀課文,聲音洪亮,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先聽錄音范讀課文,生齊讀課文。(多媒體展示課文及生字讀音)
譯讀
師:檢查學生第一節課翻譯的同時再一次疏通文意。
(分小組、個人進行譯文,進行師生點評,生生互評。)
1、教翻譯方法
翻譯文言文的方法:留——保留原有的專有名詞;刪——刪除一些語氣詞;換——將單音節實詞替換為雙音節詞語;補——添加出容易省略的主語、介詞或賓語;調——倒換原句顛倒的語序
2、重點關注字詞
(1)詞語的特殊用法(詞性活用):苦、勞、餓、空乏、亂、動、忍都是形容詞或動詞的特殊用法,翻譯時,要譯成 “使……”;(2)一詞多義:國、拂;(3)通假字:曾、衡、拂;(4)虛詞:于、以。
四、品讀
師:疏通了文意,我們一同走進課文的內容,看看作者是如何層層推出論點的。
(一)研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章列舉了6個歷史人物,他們有什么共同點?作者舉例想要說明什么?
明確:都出身貧賤,經歷磨練后都大有作為。
想說明的是:要想成才必須經過磨練。
2、請舉出古今中外同類的例子。(多媒體展示)
明確:(1)貝多芬即使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音樂創作;(2)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仲尼厄而作《春秋》;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3、文章2、3段通過正反兩個方面的道理要闡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確:個人成才和國家存亡都要經歷磨練。
4、文章的中心論點上什么?
明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文章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明確: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二)讀后品,品后悟,學以致用,牛刀小試
(多媒體展示)以“當我們遭遇挫折的時候……”為開頭寫一段話。
(三)拓展延伸,舉一反三
討論:老鷹的幼雛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趕出家門,獨立成長,你覺得這種做法對嗎?
(小組討論,推薦回答,展示結論,分享成果。)
(四)小結
論證方法:主要是由個別到一般,最后推斷出中心論點。
特殊論據——一般論據——中心論點。
五、美讀
師:向經典致敬,讓經典傳承。讓我們有感情地大聲朗讀,用真摯的情感讀出對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敬意,謝謝他教會我們居安思危的意識。
師生齊讀。
(課文略)
六、小結
師:優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健康肌體,使人喪失成功的上進心;而艱苦的環境,無論多么坎坷的道路,都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美國劇作家帕特里克說過:“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這足以說明逆境是我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感謝磨練,感謝挫折!
七、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課后練習題;3.課外閱讀《孟子》,積累語句,體會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