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高新區興華學校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有關寫作教學歷來是語文課程建構的重要內容,但寫作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難中之難,其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困惑,表現在課堂教學上常常是低效或無效。在學生身上體現的問題是怕寫作文,寫不好作文,在教師那兒體現為怕教作文,教不好作文。作為一線的教師,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努力擺脫寫作教學的困境,對學生進行有效作文教學。
所謂有效作文教學,簡言之,就是學生摒棄了畏難情緒,可以主動的觀察生活,積極思考,樂于學習,善于寫作,進而寫出言之有物,頗有章法的文章。而實際工作中要達到這種教學效果卻并非易事。我在日常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并且在學生的寫作態度,寫作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分學段強化不同文體訓練
語文課標中對學生的作文教學是淡化文體要求,但這并不等同于不講究文體。否則,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常常給人四不像的感覺,所以,應根據年級的高低,側重不同的文體訓練。
(1)作文是學生自我的思想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需要。初中一年級應重點訓練寫人記事的簡單記敘文。不必在寫作技巧上有過多要求,學生能夠寫自己的所見所聞并融入自己的一點想法,能夠交待清楚必要的要素,文從字順地表達明白所寫的內容,最后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就意味著初一學生會寫作了;(2)初二年段要在簡單的記敘文的基礎上融入議論和抒情。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二學生思想認識深刻了一些,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就某問題或某事談一些自己獨特的體驗和看法,這就是議論。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捕捉作文教學的契機,適時指導學生對所見所聞所感進行深入的思考,并把思考所得體現在作文中,使作文主題更鮮明深刻;(3)初三階段就可以寫完全的議論文了。這時要明確議論文的三要素,要教會學生運用常用的議論方法,訓練學生能夠寫出成型的議論文。
二、從興趣出發,激發想象力,培養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即從某一點出發,在興趣的驅動下,會圍繞這一點想象到很多問題或內容。如同一棵樹,主干之外。會從四面八方伸展出無數的枝條。然后在這些枝條中做出選擇,留作文章的素材。而這前提是學生要有進行這種思維的興趣,喜歡這樣思考,愿意用這種思維打開思路,發揮到最大限度。對思考的結果進行權衡,對比,再匯聚,就可以選擇出恰當的寫作素材。
所以,就這一點來說,教師能激發出學生的寫作興趣顯得尤為重要。使學生帶著興趣,運用發散思維,去積極學習寫作,一定會事半功倍的。這種思維模式可以運用在寫作教學的許多方面:
1、發散思維,最佳立意
一切發明創造都源于思維創新。思維固化,范圍狹窄,必然形成僵化,呆板,形式單一的直線性的思維模式,這就易使立意淺顯、老套,落入巢臼。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發散思維,從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充分調動聯想,想象,原有的生活體驗,學習經驗,知識積累,再現有關內容,再造新情境新情感等。橫向縱向全面發散,鎖定最佳立意,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2、發散思維,精選素材
一片文章的立意猶如一株花樹,素材即其枝葉,如果枝葉不繁茂,那么這花樹就給人以行將枯萎的感覺。所以,一篇文章素材豐富,恰當與否尤為重要。這里同樣要運用發散思維,“風物長宜放眼量”,調動出記憶庫存中相關的材料,加以對照、甄別、篩選,盡可能的使作文有真情實感,有說服力,感染力,新穎別致。
3、發散思維,巧擬文題
有創意,新穎別致的作文題目才能含蓄而巧妙的表達作文的主旨,給文章填光增色。而有的學生總感到擬題困難。究其原因,和不會發散思維有一定關系。教師可引導學生緊扣話題,發散思維,或有意以不合常情,不合邏輯的說法做題目,發人之未發。或聯想發散引用名著,詩詞,歌曲名作題目,達典雅蘊藉之效果。
三、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多多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些學生由于知識儲備太少,導致發散思維的結果往往是沒有內容可想,思維狹窄。這如同漁人捕魚,河中本沒有魚,那么漁人無論撒的網有多大,依然捕不到魚。這就是說學生缺少寫作的素材,這里的素材包括事例素材,語言素材,方法素材。針對當今學生時間緊,任務重的現狀可以從這些渠道積累素材。
1、從課內閱讀的古代.現代文中積累
學生平時都很忙,很少有時間自己去讀課外書。但在課堂上會做許多閱讀題,這些文章都是教師精挑細選的時文佳作,無論內容還是寫作方法亦或語言運用上都有可借鑒之處,所以學生在品味閱讀時要多多積累。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做摘抄,或背誦,或總結其寫法特點,并讓學生嘗試在寫作中多多運用所學。
2、從教材的文章中積累寫作方法
編入教材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又是從題材,體裁角度有所側重選編的。所以每一篇都獨具寫作特色。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抓住每篇文章的寫作特色來分析、解讀文章內容,思想,并能夠借鑒其寫作特色。可見,教材中的篇目是學生積累學習寫作手法很便捷的途徑。
3、從網絡閱讀中積累素材
古語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聞。如今發達的互聯網為學生的擴展閱讀開啟了方便之門,經常上網去閱讀和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能為寫作積累豐厚的素材。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其中的閱讀材料良莠混雜,應告誡學生學會甄別,有選擇地來閱讀,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積累有價值的素材,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4、積累生活素材
生活是我們每個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素材庫。作為中學生更應該熱愛生活,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及時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如蒲松齡當年為了獲得寫作素材,就在街邊擺茶水攤兒,只要路人給他講個故事,他就給與茶水喝。
所以,教師要善于指引學生多渠道獲得,積累寫作的各種素材,才能更快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模仿習作,漸入佳境,無師自通
被稱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最初寫作就是從模仿開始的。有很多文章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寫作方法上,風格上都可作為我們學習模仿的范本。學生先參透其中寫作好處,后模仿去練習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