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喬亭中心小學
安徽省阜陽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喬亭中心小學
小學科學課程承擔科學啟蒙的任務,將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求知欲和興趣。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國都強調課程的改革,并注重孩子們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調用符合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趙嫻研究了體驗性評價來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興趣;邳州市官湖高級中學耿雪梅從問題情境、直觀性教學、藝術性語言、參與教學過程、善待學生的語言五個方面分析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舉措。這些文獻雖作了很好的工作,但在具體的區域下,還應該進一步探究。首先,科學本身非常有趣,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其次,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可以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總之,小學生由于他們特殊的年齡階段(6-12歲),致使他們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上,對注意力的控制能力還很弱,所以我們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將對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科學教材學習的學生進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究。擬從分組活動、集體智慧、多媒體、故事等方面作一闡述。
在學習的實踐中,盡可能從學生喜聞樂見的身邊事物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多觀察、多交流、多分析、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和能動性。
一、圍繞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知道科學無處不在
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電腦、空調都是科學的結晶,科學大大的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學習科學要從一點一滴學起。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內心世界,通過設計問卷調查來知道學生對哪些科學感興趣,或通過查找資料來了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應該開展哪些有趣的科學教育。再結合實際來創設情境或設疑來開展教學。例如春天來了,植物靠什么來繁殖自己的后代?很多同學提出用種子來繁殖。教師問:“你看見過紅薯的種子嗎?你看見過甘蔗的種子嗎?看見過馬鈴薯的種子嗎?看見過柳樹的種子嗎?”等等讓學生回答。在上完《根、莖、葉》之后,從而得出結論植物不僅利用種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還靠根、莖、葉來繁殖自己的后代。
二、運用集體智慧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都有攀比的心理,都想自己知道的比別人多,都喜歡在眾人面前被老師表揚,能夠感受成功的喜悅,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心理特點,肯定學生,利用集體的智慧來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所謂的集體智慧就是利用眾人的長處來影響一些的人不足。比如,在上《植物的葉》一課,教師課前布置學生觀察并記錄幾種植物的葉,以及查閱資料并結合生活實際在課堂上談談葉有什么用途。在上課時,我提問準備好的同學:“你們都觀察和記錄了葉的哪些?”有同學說:“我觀察的是梧桐樹的葉子,它的形狀像青蛙的腳”。我表揚他觀察仔細,想象豐富。還有同學說:“我也觀察了梧桐樹的葉子,有黃色的還有綠色的,它的形狀像我的手掌”。也有同學說:“我觀察了紅薯的葉和一串紅的葉子,它們的葉子像愛心”。還有的同學說:“我觀察的是松樹的葉子,它的葉子很小,像家里縫衣服的針”。……然后又讓學生匯報了葉的用途。“有的說有的植物的葉是蔬菜,可以吃;有的說有的植物的葉可以做飲料;可以做樂器;可以做拼圖等等”。我充分的表揚了這些同學愛觀察,會思考,想象力豐富,特別肯定了作補充的同學。這些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熱情很高。而那些沒有觀察、沒有查找的同學也對他們產生了羨慕之情,也對植物的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想通過觀察思考來被老師表揚。這種匯聚集體的成果不但讓大家學到了知識,而且帶動后學者的學習興趣。
三、通過分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感知
在分組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親身去感受, 親手去體驗來發現問題、交流、得出結論,再讓學生動手再次驗證自己的結論。例如探究種子在萌發時需要的條件?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來猜一猜、做一做。看看有什么因素影響種子的發芽?
如在上《建橋梁》時,事先給足時間讓學生模仿課本自己建一座平板橋、拱橋、斜拉橋模型。上課時一檢查,學生出現了很多問題,請學生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比較三座橋的承受力的大小。最后教師提問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知道橋的承受力的呢?能不能這樣去加重物呢?例如剛修起的一座大橋,為了測出它的承受力,我們給它加重物,直到大橋坍塌,我們能用這種方法測出了這座橋的承受力嗎?學生回答:不能。“那怎么才能知道橋的承受力呢?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去想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四、運用多媒體展示使學生多認知
由于技術的發展和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我國小學新課標的一個重要部分。利用多媒體能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使事物觀察起來直觀、形象。例如《我是怎樣出生的》,十月懷胎講起來比較抽象,這時用多媒體展示教學,從精子和卵子結合變成受精卵,一步步的演變到子宮分娩,圖像教學就非常形象、直觀、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記憶也非常深刻。如果學生對人的出生很感興趣,他可能還會問怎樣知道是生男孩還是女孩?為什么會出現雙胞胎、三胞胎?為什么有的雙胞胎一點都不像?還有在顯微鏡教學中,我們用多媒體展示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西紅柿細胞之間的結構,這種放大圖片的教學,給學生更直觀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五、通過故事使學生產生對科學世界的向往
小學生的思維處在幼兒和青少年的中間段,情感取向上更偏向于幼兒。所以 “故事”從情感上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1666年的一天,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打斷了牛頓的沉思,他想:“為什么蘋果總是落到地上,而不落向天空呢?”“假如蘋果樹非常高,月亮也是蘋果樹上的一個大蘋果,他會不會落到地球上呢?”牛頓經過反復思考,提出了萬有引力,奠定了他物理大師的身份,從而也為今天的航天事業提供了理論依據。還有一些傳統的故事,比如月亮上有嫦娥嗎?人們怎樣才能飛到月球上呢?海底住著龍王嗎?怎樣才能去海底看一看呢?要有對現象多疑的精神,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卡爾·波普爾說科學的精神就是懷疑和批判的精神。要鼓勵學生思考, 合理進行解釋, 敢于質疑, 不唯書、不迷信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