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法庫縣教師進修學校
數學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心,數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又是數學思維的品質,創造性思維具有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具有求異性、變通性和獨創性。這里的“獨創”,不只是看創造的結果,主要是看思維活動是否有創造性態度。創造性思維是未來的高科技信息社會中,適應世界新技術革命的需要,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開創性人才所必須具有的思維品質。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與研究,談談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一、創設思維情境,誘發學生的創造欲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產生和發展,動機的形成,知識的獲得,智能的提高,都離不開一定的數學情境。所以,精心設計數學情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亞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闡述:“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數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化過程,好的問題能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迪思維、激發求知欲和創造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起的,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思維過程,創設思維情境,使學生在數學問題情境中,讓新的需要與原有的數學水平發生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性。
二、啟迪直覺思維,培養創造機智
任何創造過程,都要經歷由直覺思維得出猜想,假設,再由邏輯思維進行推理、實驗,證明猜想、假設是正確的。以前的教學只注重教與學,忽視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從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空間的萎縮,違背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上依賴性增強,缺乏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導致厭學情緒,致使學習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必須做到:
1、課堂上多給學生留出一些讓他們自主學習和討論的空間,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并發表各自的意見。
2、利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由于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在于教學生去學,既要幫助學生學會,也要幫助學生會學。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更要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進而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3、運用探究式教學。教學中,在教師的主導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逐步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讓學生從思想上產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真正實現主動參與。例如:在“游戲公平嗎”這一節中,我準備了同樣的三個盒子,一個盒子裝有3個白球、3個黃球,一個盒子裝有6個白球,最后一個盒子裝有6個黃球,讓學生們進行摸球比賽,最后看那個組摸到的黃球多,這個組就獲勝。學生們以很高的積極性參與到實驗中,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是要考慮積極的教學方法。目前關于教學方法的研究呈現出一派興旺的局面,種類之多、提法之廣是歷史上少見的。如目前使用的自學輔導法、讀讀議議講講練練教學法、六單元教學法、五課型教學法、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啟發誘導效果回授教學法、研究法、發現法等等。可以把這些方法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積極的教學法。其宗旨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它們的特點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獨立解決一些問題,注意能力的培養。從實踐效果看,這些方法在某個階段,對某部分學生,結合某部分內容確實有事半功倍的功能,但這些方法哪個都不是萬能的,不是教學通法。因為教法要受學生水平的差異,興趣的不同,教材內容的變化,教師素質不平衡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
我們主張,采用積極的教學法,因課、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比方說,對于教材內容多數是邏輯上分散的數學定義和公理等采用自學輔導法較為適宜;對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采用問題探索法較好;對于教材中理論性較強的難點,一般采用講解法較好。教師要靈活掌握。
數學活動的教學實質是積極性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極為重要。一般來說,教學內容的生動性,方法的直觀性、趣味性,教師和家長的良好評價,學習成績的好壞,都可以推動學生的學習,提高積極性。另外,如課外活動,參觀工廠、機房,介紹數學在各行中的應用,尤其是數學應用在各領域取得重大成果時,能夠促進青少年擴大視野,豐富知識,增進技能,從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也可講一點數學史方面的知識,比如我國古代科學家的重大貢獻及在世界上的影響,也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造思維能力
任何一個富有創造性活動的全過程,要經過集中、發散、再集中、再發散多次循環才能完成,在數學教學中忽視任何一種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錯誤的。
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尋求答案的一種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發散思維富于聯想,思路寬闊,善于分解組合和引申推廣,善于采用各種變通方法。發散思維具有三個特征: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加強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對造就一代開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數學教學中可通過典型例題的解題教學及解題訓練,尤其是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及多題歸一等變式訓練,達到使學生鞏固與深化所學知識,提高解題技巧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獨創性的目的。數學能力實際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聽、說、讀、寫、想等方面的能力,它們是數學課堂學習活動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學習能力,也是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