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寧谷小學
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學生學習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積的含義的基礎上展開的。圓柱的表面積是它的側面積與兩個底面面積的和,其中側面積是新知識,底面積(即圓的面積)是學生學過的。教材選用了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想象和操作活動,使學生知道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展開后可以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從而探索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研究展開后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關系時,通過讓學生在側面展開成長方形和長方形卷成側面的活動中,發現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探索圓柱側面積算法的過程中,學生把曲面轉化成平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動,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鍛煉。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理解和掌握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習品質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圓柱體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準備:圓柱體教具、FLASH課件。
學具準備:圓柱形紙筒、茶葉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數學來源于生活(小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茶杯,廢舊電池,部分高大的建筑等都不例外)。像圖中這樣的圖形我們稱作圓柱。上節課我們對圓柱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主要學習圓柱的表面積。
拿出圓柱體紙筒:想一想工人叔叔做這樣一個圓柱形紙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紙板呢?(學生很快說出這是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底面積容易得出,那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呢?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教學圓柱表面積的意義
設疑: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什么是圓柱體的表面積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側面積+底面積×2 =表面積)
要求圓柱的表面積,首先應該計算出它的底面積和側面積。
(二)教學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
1、引導探究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1)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
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
(2)學生動手操作。(剪圓柱形紙筒)
(3)匯報交流研究結果。(隨著學生回答課件展示)
小結:同學們會動腦,會思考,巧妙地運用了把曲面轉化為平面的方法,探討發現了圓柱體側面積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長與高的乘積。
2、計算圓柱體紙盒的側面包裝紙的面積
師:(課件呈現圓柱紙盒側面包裝圖片)求圓柱體紙盒的側面包裝紙的面積實際是求圓柱的什么?(側面積)再次測量紙盒的高,并把結果記錄下來,獨立計算。
(三)教學求圓柱的表面積
1、設疑:學會了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和側面積,怎樣計算它的表面積?
2、學生根據數據進行計算。
3、匯報計算方法及結果,強調單位的使用。
小結:求紙筒的表面積是為工人叔叔下材料提供了基本數據,但是在準備材料時往往會比計算結果多一些,因為在具體操作時,尤其是在剪圓的時候會產生浪費現象,這是不可避免的。
三、總結提升,強化認知。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
S側=Ch S表=S側+2S底
但在解答實際問題前一定要先進行分析,看它求的是哪部分面積,再選擇解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