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
學校重視對班主任的培養和考評,實行師徒幫帶活動來促使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并多次組織開展“班主任經驗交流”等活動來提高班級管理能力。
2.重視班級建設。
通過班風建設、教室設計、文明班級評比等方式和教師的言傳身教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與感染,讓班級充滿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活力。每學期初,學校都要對班級文化布置進行檢查評比,要求先創造出個性的班級文化氛圍,讓學生真正以班級為家。
3.側重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
加強了規范教育的制度建設,先后出臺了《養成教育制度》、《陽光果園約禮十條踐行記錄卡》等相關制度,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細化,使得教育的目的更明、要求更清、操作性更強。學校每學期初都把相關規章制度下發到各班,并要求班主任帶領學生認真學習。并加強督查、及時反饋、及時整改,通過每周公布常規評比,評比文明中隊,頒發流動紅旗,與班主任津貼掛鉤等措施,有效提高全體班主任和學生的參與熱情。
4.班隊活動學生做主。
生動活潑的主題隊會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點。每周星期一下午,是我校少先隊活動課。任意一個教室都呈現這樣的情景:黑板上進行了精心的布置,教室里氣氛熱烈,掌聲四起,幾名小主持人在講臺上,班主任在教室后點頭微笑。我們的主要經驗是,一是重視班隊干部培養,以點帶面,提高班隊干部能力,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二是重視經驗交流,定期組織進行陽光果園優秀少先隊活動課觀摩評比,經過本次評比活動,少先隊員們更加了解少先隊組織的性質,更加喜歡少先隊活動課的形式,教育效果顯著。
5.扎實教育科研,成就教師學生。
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始終以教師為核心,以提高教師教科研水平、教學能力為目標,以深入學習、更新觀念、深化改革、強化管理為保證,以推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等研究帶動教育科研工作,最終實現“科研興校”這個戰略目標。
6.抓好常規管理,將工作落實到位。
教師專業成長,教科研是先導,理論學習是基礎,學校建立了每位教職工開展讀一本教育理論書籍,弄懂一個教學原理,寫一個優秀教案,上一節課題研究示范課,寫一篇學術論文或學習心得,每天寫200字以上讀書筆記的《理論學習制度》;目前,青年教師比例占60%,為使他們迅速成長,建立《同伴互助制度》,在校內認師傅,對青年教師實行專人指導,盡快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師每天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積累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但是又有很多教師不善于去總結,往往在寫論文時束手無策,也找不到案例,便去東抄西借,所以建立了《撰寫優秀案例制度》。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收集自已的教學案例,每個教師每學期不少于5個精彩案例,然后利用自已收集的案例寫一篇論文,期末進行交流評比。
7.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為了盡快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研修水平,我們重點在教師的備課上下功夫,先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在備課上要按照學校要求的備課流程進行。而課堂的觀察就是研究的主陣地,學校現在形成了一種濃厚的研討氛圍,只要舉行公開課大家都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進行基于標準的教學設計,上課、聽課,聽后組織研討,提出合理化的改進意見或建議,再次進行修改、上課、聽課、評課,這樣不斷磨課,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直到發揮到最優為止。
8.注重教師培養,鼓勵走出去。
真正的名師源自于課堂、根植于課堂。我們盡最大努力鼓勵教師外出聽課學習,不管是共同體內組織的、教研室組織的,還是市里、自治區組織的聽課活動,不管是免費還是購票,我們在經濟上絕不吝嗇,必派青年教師去學習,我們抓住一切“走出去”學習的機會,讓教師開闊視野。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樣的評價方式。我們也經常組織教師不定時的進行研討活動,在實施中不停地整改和完善,也利用調查表來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建議,并用陽光果園踐行記錄卡來規范孩子們的個人言行。讓孩子們在校園里個性快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