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過程:
一、歸納整理、感知引入——引出負數
提問引入:我們已經學過哪些數?在學過的數中哪個數最???
揭示課題。
學生舉例說生活中見到或用到過的負數。
提問:你還想了解負數的哪些知識?
[點評:教師先帶領學生梳理學過的數,然后利用問題“還有比0小的數呀?”制造認知沖突,喚起學生對學習負數的強烈需求。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學生是容易接受的。]
二、體驗內化、探求新知——認識負數
1.借助溫度認識負數是比0小的數。
(1)在氣溫圖上認識負數
出示地圖上3個地方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
抽學生指認負數,教學負號、負數的讀法、寫法。
提問:誰知道這些負數在這里表示什么意思?
負數表示比0攝氏度更冷的溫度(零下溫度)。
追問:那表示比0攝氏度更高溫度(零上溫度)的數是什么數呢?
介紹正數及正號、正數的讀法、寫法等知識。
[點評: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天氣預報了解負數的讀寫,認識負號,初步感知負數表示的意義。]
(2)通過標溫度,感知-6與6的相反意義
出示溫度計圖。
認識0攝氏度。
提問:你覺得0攝氏度應該在溫度計的什么位置?
為什么溫度計上的0不在最下面呢?
在溫度計上標6和-6攝氏度,抽學生說是怎樣標的。
教師總結:比0攝氏度暖和的溫度就用正數來表示,比0攝氏度更冷的溫度就用負數來表示。在溫度里,0攝氏度就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結合溫度計圖仔細觀察比較6和-6,說發現。
[點評:利用氣溫這一生活事例,對比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不同,首先確定0℃,進而感悟到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3)結合溫度計理解溫度越低數就越小。
在溫度計上繼續標哈爾濱的2個氣溫-300C和-160C。
出示圖片,感知從00C——-60C——-160C——-300C越來越冷,數越來越小。
結合圖片,從上往下地觀察3個零下溫度,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得出結論:比00C低得越多就越(冷),我們就說越往下,溫度越低,數就越小。
[點評:使用溫度計并結合生活圖片感知,把抽象的理解蘊涵到直觀的可操作性的活動中,使學生明白負得越多數反而越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2.在數軸上研究負數。
(1)在數軸上標數。
教師變魔術,將溫度計變成數軸。
0的右邊依次出現10、20、30,0的左邊師邊指問邊依次出現-10、-20、
-30......。
觀察這條直線上的數和我們原來認識的直線上的數有什么不一樣呢?
用直線上的點來表示剛才的這些數。
[點評:利用魔術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從溫度計巧妙的變到數軸,從生活回歸到數學,從直觀到抽象。在數軸上標數是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系的一次擴展。]
(2)觀察數軸上的數說發現。
學生仔細觀察這條直線上的數,在小組內交流發現。
抽生匯報發現。
[點評:通過溫度上數的認識,學生對正負數已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及概念,再通過數軸上的觀察對比,會使學生對正負數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同時滲透對應思想,為后續的學習作鋪墊。]
(3)觀察數軸上的數提問題。
預設問題:①0是什么數?
②有最小的負數,最大的正數嗎?
......
[點評:此環節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發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的是自己認識、理解的知識。]
三、回歸生活,拓展應用——應用負數
1.完成數學書上P90第1題,正負數分類的題。
生獨立完成后追問:為什么兩個圈里都沒有0?
仔細觀察2個圈里的數,你還有別的發現嗎?
得出結論:看來負數不僅有負整數,還有負分數和負小數呢!
2.海拔高度里的正負數。
出示信息,生自讀。找海拔高度里的正負數。
提問:為什么同是海拔高度一個表示為正數,一個表示為負數呢?
抽學生說“+8844.43”和“-155”表示的意思。
出示練習:①江津城區的平均海拔高于海平面209.7米,記作(" " " )。
②太平洋最低處的海拔是-11022米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總結:在記錄海拔高度時,我們把誰的高度記作0?高于海平面的記作了什么數,低于海平面的記作了什么數?在這里把海平面作為了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3.拓展練習
抽生說-6除了可以表示零下6攝氏度外,還可以表示哪些意思。
出示幾例生活中的-6,每人選擇一個在小組里說說它的意思。
出示:夏老師女兒的身高與同齡女孩的平均身高相比,記作-6厘米。
交流體會這個-6表示什么意思?
[點評:練習有坡度,由易到難,由辨別負數——說負數的意義——同一負數在不同情境中的意義,體現有層次的練習,達到不同的練習目的。拓展題讓學生體驗到“0”的規定性和正負數的相對性。]
四、課堂總結、知識延伸——拓展負數
1.談收獲;2.介紹數學文化。
[點評:充分利用數學文化素材,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