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27頁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2.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成象形統計圖和象形統計表的形成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圖、表格)呈現收集的數據;3.在分類的過程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初步感受圖和表各自的優點;4.在整理中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和要分類應先定標準、分類記錄時要邊數邊作記號、邊數邊涂、先數先涂等數學方法;5.讓學生感受分類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具準備:學具袋(代表氣球的圓片)、作業紙、多媒體課件。
師生互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分與分類的區別,感受分類的意義
師:“六一”兒童節快到了,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6個糖,(課件出示6個糖圖)你能把這些糖分成兩堆嗎?
學生在學習圖片上圈一圈,讓后學生匯報交流。
師:為了讓別人看得清楚明白,我們可以有序的分。(課件出示5種有序的分法)
課件出示按顏色分類的圖。
師:這種分法跟前面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學生交流)
師:小結:像這樣按一定的標準,把同一類東西放在一起,我們叫分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分類。板書:分類
師:在生活中,你還在哪兒看到過“分類”的情景呢?
生答略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有分類情景的圖片。請看。課件播放圖片。
最后出示不同水果放在一起的圖片
師:這些是不同種類的水果,為什么把它們放在了一起呢?
生:它們都是水果。
師:說得很好。看來分類的關鍵是定好分類的標準。板書:定標準
師:今后同學們在分類之前都要先定好分類的標準。
二、自主探究,學會分類
1.自主探究記錄統計結果的方式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小朋友們買了許多氣球來裝扮教室。(課件出示情景)看,多漂亮!
師:有這么多氣球,你能把這些氣球分分類嗎?可以怎么分?
師:談談你們準備怎么分類?
生1:我按顏色分類。
師:有哪幾種顏色?
生2:我按形狀分類。
師:有哪幾種形狀?
師:老師想知道心形和圓形的氣球各有多少個?應該按什么標準分類?
生:按形狀分類
師:老師給每個同學都準備了跟氣球一樣的圖片,下面就請同學們先按照形狀分一分,看看每種氣球各有幾個,把你分的結果記錄在紙上。(提示:可以擺一擺,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自主探究分類,記錄分類的結果。
2.展示學生的作品,指導完善,形成統計集合圈、象形統計表、象形統計圖。
①展示先分再數的方法
學生可能沒加集合圈,教師邊畫圈邊問這一堆都是什么形狀的氣球?這堆呢?
師:你分了幾類?每類有幾個?
②展示象形統計圖的方法。略
三、嘗試練習,加深理解
師:老師想知道各種顏色的氣球各有多少個?應該按什么標準進行分類?
生:按氣球的顏色進行分類
師:請用剛才學習的方法按氣球的顏色進行分類,把分類的結果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圖或者表)清楚地表示出來。
學生自主操作
展示評價指導
四、應用新知,嘗試分類
1.課件出示書本29頁的第2題的圖片
師:你認為可以怎樣對這些圖片進行分類?
生:略
2.課件出示第1小題的統計圖。
師:把水果分成了哪幾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師:“涂一涂”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每種水果有多少個就涂多少個?
師:涂圖的時候應該從下開始涂還是從上開始涂?為什么?
生:應該從下開始涂,因為下面有條橫線,表示從下面開始數。
師:為了不會多涂或者少涂,你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獨立后展示交流
師:請做正確的同學舉手." " 同學們真能干,這么多同學都做對了.
4.課件出示統計表。
師:你能根據我們整理圖填這個表嗎?
生回答教師課件填表。
五.體會具體情形下不同標準的分類標準。
1.師:“六一”兒童節,學校動員家長帶孩子們出去游玩。
課件出示情景圖。
師:你能給些人分分類嗎?
生交流略。
教師小結:可以按年齡分,也可以按性別分。
2.課件出示買票情境圖。
師:家長們帶著大家進游樂園了,看看第一站,到哪了?(售票處)要進游樂園了,可是呢,到了售票處我就想了,這時應該啊按什么標準分類呢?為什么?
生交流略。
3.課件展示游泳池更衣室圖。
師:同學們來到游泳池,準備更衣去游泳,這時應該怎樣分類?為什么?
生交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