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物理教學中,我們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理論的知識,更要的是注重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是物理教學的主要任務。動手能力是指親自實踐能力與體驗,就是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由于受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的學生動手能力極差,對物理課程的實質認識不足,導致我們的物理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雖然現在很多學校在積極倡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在實際的操作中還是以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在抑制學生的創造能力。所以,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廣大教師們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物理教育 動手能力 培養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物理專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初中是學生學習基礎物理知識的初級階段,對于學生提升物理知識學習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社會需要更多新型實踐人才,除了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具備良好的實踐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鍛煉學生的物理實踐動手的能力,使學生通過實踐教學有效提高動手實踐操作的能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素質。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課堂教學及其他教學形式無法代替的功能。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保證。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從基礎做起,從簡單做起。學生要認真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教師用精湛的實驗操作技藝,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并給學生以美的感受,為實驗的成功打下基礎。凡是涉及實驗操作技能的內容,我們教師要舍得花時間,在課堂教學中逐項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訓練,培養學生的習慣與動手能力。
一、我國中學物理教育中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現狀
在我國傳統的物理教育教學中,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學習的模式主要是以聽教師講課、學習理論知識為主,這使得很難實現讓學生從理論知識學習的層面向自己動手實踐的轉變,很多的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不能很好的適應,這樣我們的學生就失去了很好的展現自己和鍛煉自己本能力的機會。也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己的潛能,開發自己的思維,我們的學生就缺乏創新的能力。而物理教學,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的能力。動手能力就是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雖然現在很多學校在積極倡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在實際的操作中還是以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在抑制學生的創造才能。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廣大教師們的高度重視。如果我們還在按部就班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將嚴重下降,更然我們的教育教學不能更好的培養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特別是在物理實驗課中,他們不會親自動手去操作,就少一次親身體驗物理的奧妙機會,也不能很好的了解物理知識重要性。那么,我們的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會產生影響,不能鍛煉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也會影響學生長期的發展。因此,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一些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想提高自己學生動手能力,就需要為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創造良好的機會和條件。其實,我們的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做實驗過程的每一步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示范過程,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向學生做實驗時,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要求學生首先要認真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特別是老師的動作和正確的操作步驟。教師用精湛的實驗操作技藝,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并給學生以美的感受,為以后學生親自實驗打下基礎。其次要求學生認真聽教師講解實驗注意事項。教師可邊講邊做,通過規范的講解演示,使學生理解實驗成功的要領和技巧,最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以觀察實驗現象從而獲取物理知識的實驗放手學生去動手做,去親身體會。這些實驗一般比較好操作。教師少講甚至不講。例如:音叉實驗——敲擊右邊音叉觀察左邊音叉有什么現象?將硬幣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吹硬幣看到了什么?等等。這些實驗讓學生根據書本要求自己操作就好。教師講得太多沒什么意義,反而給學生束縛的感覺。現在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實驗數量多,而有些實驗按課本上操作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們對很多實驗方法進行了改進,成功率高,效果明顯。例如在做壓縮空氣使棉花燃燒起來那個實驗。瓶底只放一團棉花,實驗時不太容易讓棉花燃燒。若加一點點火柴頭碾成粉末放在棉花團里,實驗效果就特別顯著。根據學情進行實驗編組,注意能力強弱的搭配,以便人人動手,互相糾正,反復練習,達到人人能獨立操作的目的。嚴格考核學生所做的實驗,每次實驗均安排相應時間,按照評分細則認真考核,及時通報學生考核成績。
三、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策略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考、動手能力,就必須要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讓學生產生足夠的好奇。在物理學習中會有各種神奇的物理現象以及豐富的物理實驗,要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就要讓學生產生足夠的好奇心,從而培養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時,利用有趣的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讓他們有想要自己動手的想法,從而讓學生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例如,在物理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一些比較有趣并且能夠引發思考的物理實驗,像:“瓶子吞蛋”、“蠟燭喝水”、“硬幣跳高”等各種各樣、并且似乎跟現實不符的物理實驗作為引起學生好奇的例子,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進而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欲望。
在課堂演示和學生的實踐過程中,老師不要完全替學生去做,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處理好“導”與“學”的關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量不要全程只顧自己去講解,要讓學生參與進來,與自己一起完成教學課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在物理實驗中,教師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輔助學生進行物理實驗,及時檢查和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使學生對物理實驗保持謹慎、嚴謹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 \"彈力\"的實驗中,需要保持小車處于靜止的狀態。如果將小車放置于傾斜面上,就會出現未施加力情況下小車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難以得到正確結論。同時在實驗時可能出現的錯誤操作是學生對小車施加力。在這種情況下,彈簧運動狀態未發生變化,而小車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彈簧在實驗中沒有起到作用,也難以使學生得出正確結論。還可能出現的錯誤操作是沒有將彈簧壓縮完全,松開彈簧之后,彈簧的彈力不夠,難以推動小車使小車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詳細解釋物理實驗需要注意的要點,及時糾正學生物理實驗中出現的錯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總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不是立竿見影的短期性教學行為,而是一項長期性的教學任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意識,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獲取更多的物理知識。同時,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得到激發,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物理實踐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朱正華.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02)
[2]許成名.新課程(下).2015,(09)
[3]張星琪.加強學生觀察和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0,(5)
[4]胡彬.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5,(09)
[5]《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006年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