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在人類的發展進程和社會進步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現今社會中,信息技術飛速的發展更是的數學得到廣泛應用,從古人的結繩計數到圓周率的發現,數學的教育和研究一直與社會生活共同存在著。如今,啟蒙教育從傳統式轉換為現代式,數學的教學方法也被教育者們廣泛的研究、實踐,試圖找出更有效的、形象的方式進行教學。本文認為課堂情境創設是行之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一位數學家曾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中,問題是思維的方向和動力。所以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有目的的創設問題情境,以此來引發學生的認知性困惑從而激發探究熱情。德國教育家胡塞爾曾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讓科學回歸到能夠被我們感知的日常生活中;教育家盧梭提出兒童的生活本身是一個教育過程。而科學的本質是數學,數學教育的生活化是啟迪智慧的重要方式。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知行合一”的論點,這更說明古今中外教育者們都在強調教育和實踐結合的重要性。現代教育背景下,情境創設已經普遍應用于數學教學尤其是小學的啟蒙教育。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老師所提出的情境假設有失真實,讓學生感到欺騙性;又或者,課件的過分依賴,也會導致知識的不新穎,學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情境創設的教學模式中,創新性、時效性、知識性是需要注意的問題。下面介紹幾種情境創設的方法。
一、生活情境創設
使用情境教學法,教師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生活角色,更加實際化。很多老師也認為,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的培養比考試成績更加重要,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忽視這一點。或者說,即使教師能夠舉例來引導學生的興趣,但是由于例子的假設性,沒有真實感,讓小齡學生感到更加困惑。比如老師說:“假設你昨天買了5支鉛筆,今天用了4支鉛筆,還剩幾支鉛筆?”那么學生就會困惑,我沒有買過鉛筆,我自己又鉛筆,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所以說實際的、貼近生活的實例是需要教師去認真尋找,精心準備的。比如,在學校組織體檢的時候,老師帶領學生們統計各項體檢的結果,算出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等等,這些方式會讓學生很有興趣參與。又比如,帶領學生走到田間地頭,在花草樹木當中發現數字的樂趣,統計花草的數量,甚至可以隨機出一道應用題來給學生們解答。讓孩子們算一算家里的收支狀況,更能培養孩子理財能力。數學日記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們每天記錄數學問題,數學知識,讓數學成為孩子們生活的一部分。
二、游戲情境創設
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沒有什么比游戲更能讓他感到快樂。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按照課本知識按部就班的傳授給學生,知識之間銜接有失緊密,具有跳躍性,這會使得思維簡單的幼齡孩子難以接受。在游戲中學習,不僅可以讓知識接受性強,更能使孩子記憶牢固。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當然,并不是任何知識和章節都適合游戲學習法,不可一概而論。對于合適的章節來說,游戲無疑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而目前,國外已經開發了一些教學游戲,國內的院校研究者們正在開發適合的游戲項目,其發展前景可觀。在游戲學習和非游戲的學習的對比研究中,也證實了游戲教學的效果顯著。當然,這種方式是基于先進的教學設施的。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約有70%的教師認為游戲教學非常有必要。多媒體游戲的教學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
三、疑問情境創設
任何教學內容的落實都需要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前提,對于數學的學習來說,解決問題是一種主要的形式。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需要設計疑問的情境,讓學生有解答的欲望,更利于主動學習。我們都知道,在數學的研究當中,相對于解答問題而言提出問題才是科學研究的源頭,因此,學生的提問能力應該從啟蒙時期開始培養。這樣也可以發掘學生的創造力,培養質疑能力,告別填鴨式教學,培育出有思想,有創造力的新一代人才。在日常生活當中,長長會碰到一些事情,其實都可以用數學思維來質疑、解答,就像牛頓坐在蘋果樹下思考出了萬有引力的定律。以美國人為例,他們在日常購物和工作中長長會主動進行數學建模,一次來尋找最佳解決方式。比如買一部手機,他們會利用網上資源查找每一個品牌的手機,并且對手機的各項性能做出統計學比較,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尋找最適合的款式。據年輕的美國人說,他們非常相信自己調研和數學建模的結果,憑直覺購買的貴重商品往往感到不劃算。所以大部分年輕人都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并且,即使低學歷者也會通曉一點計算機編程知識。實際上,數學建模的應用就是一個自己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知識源于實踐而應用于實踐。情境創設是知識與實踐結合的最佳方式,尤其對于數學教育而言。本文提出的情境創設方式切實可行,是對小學數學教育的思考。數學教育的發展是科學研究的保證,以正確的方式培育人才,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