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現代化的迅速發展和逐漸深入,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學。課件主要是利用文字處理、圖像處理、信息集成的數字化工具等,對課程知識內容進行重組、創作,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夠使學生進行知識重構和創造。實踐證明,由于課件具有生動形象、交互性強、反饋及時等明顯的優勢,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的特點是文字少,畫面多,加之他們的年齡特點,他們需要的是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而課件的運用則能大大促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增強課堂密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通過課件提高學生識字和用字的能力
識字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由于漢字音、形脫節,節型多,結構復雜,類似性大,多音多義字不少,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困難。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在學生字時,通過觀看課件中生字的筆畫、筆順、部首、間架結構等,形象地掌握祖國的文字。
如教學寫“香”、“杏”、“春”幾個字,利用動畫的蘑菇形體,引起學生思考:這類字上面的邊弧線和下面的框線有什么規律?引起學生聯想深化。教學“二”和“飛”字,用動畫出示小鳥、大鵬鳥引導學生思考:“二”字一橫為短橫,應向上翹,如一只在空中飛著的小鳥,而“飛”字象是從高空向下飛的大鵬鳥。兩個動物在不斷地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突出這項知識的要點,使學生在聯想中,較快學會寫這些字的方法。
二、直觀圖片,形象展示
從信息論的角度看,直觀的圖像更有利于信息的傳入和吸收,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獲取的知識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顯然,語文課件在聽覺和視覺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在選擇語文課件上就應注意突出圖片這方面的優勢。
1.拉近學生與課文的關系,能起到縮短學生理解內容的距離。
2.突出教學重點,這是課件能否成功的重要環節。
3.圖片要清晰、悅目、有情趣,讓學生有如臨其境,如睹其物,如見其人的感覺。
4.圖片選擇,應與課文緊密聯系,也可是課外知識的適當補充。
三、動靜結合,魅力無限
如果說,多彩的圖片給了學生生動形象地認識,那么奇妙的動畫更能引起學生極大的樂趣。這些動畫,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更能與課本內容相互映襯、相互補充,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
四、創設情境,激發想象
合理利用課件,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的課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懸念,營造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下,以豐富的想象、牢固的記憶和靈活的思維獲得學習的成功。
五、雙向交流,因材施教
每一個學生的智力、能力、知識基礎、學習動機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對待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做到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各有所得,學有長進。計算機多媒體具有交互功能,信息反饋及時,人機能進行雙向交流活動,能很好地進行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都有所發展。例如,在進行期末復習時,教師可設計色彩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掌握知識的水平,自由選擇不同層次的練習內容在計算機上完成。在人機對話中,當學生輸入正確答案后,計算機會發出“好極了”來鼓勵同時記分;當學生輸入的答案不正確時,計算機會發出“別著急,再想想”,同時給出文字提示,讓學生重新輸入。
在語文復習中,還可以設計學生熟悉的游戲棋。設計時形成坡度,由淺入深,通過一關自然進入下一關。教師則通過網絡監視學生的屏幕,了解學生的情況,對個別問題進行微觀指導。這樣的教學,既面向全體,又充分體現了全方位的個別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總之,合理運用課件是一種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因為它可以超越時空,大容量地儲存信息,直觀生動地展示畫面,學生歡迎,教師樂用,在語文教學中,能極大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因而,我們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針對教學內容,積極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讓課堂充滿情趣,充滿魅力,做到情景交融,寓教于樂,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落實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