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念,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教育工作者的行動方向。有理想,才會有行動,當今社會多元價值并存,容易讓人迷茫,失去方向。只有不斷的自我充實學習,才能對自己的職業有正確的認知,不管教師的社會地位如何,我們都應該以教師這一職業為榮,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職業幸福感。“追求自己的教育之夢,是每一位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認為:優秀教師應加強個人品味的修煉,用熱情去點燃學生,用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用生命去關照學生。在多年的教學中,我感悟到:教師的品味在于內外兼修、在于人格與專業的共同提升,修煉、激情與創新是成為優秀教師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每當我回想起自己從教的這幾年,我指導作為一名新課標實踐者責任的重大。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一、改變教育教學理念
每次在上完數學課之后,我都會認真反思不斷總結自己在課堂中教學的好與壞,就能激起了我心中的許多感想,我重新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感悟到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保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
1.太依賴教材
有些初中教師仍舊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始終拘泥于教材之中,從而造成教師與學生各自為政的教學弊端。這樣的教學整個過程十分沉悶,學生既沒有全心的投入學習,教師也不知道下面的學生是否理解其教學的內容,從此以往教學效率不升反降。
2.忽視學生學習興趣
不少學生對學習數學都懷有厭煩和畏懼的抵觸情緒,對于不會做的數學題往往不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就是畏懼害怕茫然無措。于是,學生對教師平時布置的一些數學練習提不起興趣,教師也忽視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毫無興趣導向的教學,當然也就沒什么效率可言了。
3.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
因為基礎不夠好,還有一些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缺乏應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對教師和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產生比較強的依賴。這些學生普遍不注重課堂知識的學習,總以為老師還會再講下一遍,對于數學知識的難點和關鍵點也不怎么關心,不愿意調動思維去思考,如此一來學習效率也是事倍功半,得不到預期中的效果。
二、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1.寓教于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地選用貼近生活的問題,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系起來。從數學的角度、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對其進行解釋、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以學生為主,進行引導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學習活動是學生認知框架的不斷變革或重組,是新的學習活動與原有認知結構相互作用的直接結果。也就是說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任何一種學習提問中或者課堂作業、黑板練習中出現的哪怕是一點可以值得肯定的地方,都給予贊賞,讓學生有成就感。對于提問錯誤或答題錯誤的同學,不責備、譏笑、呵斥,最常用的方法是讓學生自己講出解題的過程,在講解中,如果學生自己發現錯誤并糾正了,教師應不吝惜掌聲給予鼓勵。如果學生自己還沒發現錯誤并重復出現錯誤,就把問題交給全班討論,通過討論,讓大家認識到錯誤發生的原因,找出解決錯誤的方法,使發生在個別人身上的錯誤引起共鳴。這樣做,無論對與錯,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營造出活潑的學習氛圍。
3.利用例題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要選擇比較典型的例題,講解時要按照例題的難度、結構特征、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不能求多而要求精。解答的過程,可以由教師示范寫出詳細步驟,也可以只寫出一部分,或者讓學生嘗試。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參入進來,教師可以在講解例題完畢后留下兩三道習題讓學生解答,或者開展自由提問,總之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精講例題,進行探究式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習數學知識,更能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輕松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將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以寬廣的胸懷容納百川,做一支燃不盡的蠟燭,照亮未來,肩負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使命!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并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