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本是德育,是人才培養的根本。對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德育。換言之,學校的教育既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做人,而后者是根本的落腳點所在。中學時期,正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鞏固的關鍵階段,做好中學德育教育工作是學校和各任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一、外在規范管理與心靈塑造教育相結合
初中年齡段學生的道德行為主要是出于外部壓力與自我意識交互作用的結果。那么對這一年齡段學生的教育就要將外在規范管理與心靈塑造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外在規范管理上要抓住兩點:
1.是嚴格訓練。每年重點在初一年級開展行為習慣的訓練,由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教育中,領悟和掌握正確的行為方式,并通過反復訓練準確而熟練地去執行行為規范。
2.是加強管理。在管理中突出“嚴”“新”“恒”。“嚴”體現在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獎懲制度,使學生感到到學校的規章制度必須遵守,不得違反。“新”體現在管理過程中不斷出新點子想新辦法,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接受狀態。“恒”體現在管理過程中,包括計劃、實施、檢查、總結,一環緊扣一環,善始善終,一輪管理過程結束后,新的一輪管理緊跟上,使學生在這種常年不懈、循環往復的管理中,由不經常的道德行為轉變為經常性的道德習慣。
心靈塑造教育方面也要制定一套從初一到初三年級的系列教育行動方案,這個方案有以下幾個特點:
(1)強調做人的最基本道德,例如,遵守紀律,團結同學,關心集體,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
(2)根據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和思想道德的發展,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分層次地安排德育內容,這種安排不僅適應學生心理、思想道德不斷發展的狀況,同時也體現了教育的功能。
(3)以活動為載體。通過看電影、講故事、討論會使學生認識道德準則,激發學生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情感;通過義務勞動、家務勞動、春游、參加體育比賽等活動使學生體驗道德準則。
二、針對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學校應確立以“管理育人為主導、教學育人為主軸、活動育人為主角、環境育人為主體、實踐育人為主線”的總體德育目標。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1.加強德育隊伍的建設,樹立人人都是德育者的觀念。
學校是德育的主陣地,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提高教師隊伍的德育素質,是搞好學校德育工作和德育改革的基本條件。每個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除了具備法定的教師資格外,還要具備實施德育的素質。首先,學校應加強校園德育環境建設,落實全校教師學習《中小學課程育德指導綱要》,要求人人都把德育工作貫穿課堂教學。其次,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缺乏系統的教育理論,做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經驗階段,沒有把一些有效的做法總結升華到理論層面。他們往往工作方法比較簡單,處理問題停留在表面上,頭痛醫頭,腳疼醫腳,并沒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走不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在實踐中,又常常把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當做思想品德問題來對待,所以應有計劃地對班主任進行德育方面的培訓,完善班主任崗位職責,定期舉行班主任例會,不斷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業務水平。進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方案》,深化德育隊伍建設。再次,充分發揮團隊工作的作用,擴大班、團干部的影響。團員、班干部在學生中的影響不可低估,要定期對班、團干部進行培訓,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榜樣力量,帶動更多的同學共同進步。
2.落實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關注學生的心路歷程。
當今學校和家長都竭盡全力地把孩子們培養成“尖子生”和“人上人”,卻忽視了教會孩子“怎樣做人”和“怎樣生活”,很多高學歷人才在父母包辦的羽翼下成長,走上社會后缺乏一定的交際、溝通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學校和家庭應雙管齊下加強中學生行為規范教育幫助他們初步養成勞動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誠實正直、積極向上、自尊自強、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質;初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及愛國主義情感;了解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和交往基本禮儀,具有一定的民主法治意識、道德觀念及分辨是非的能力等。政教處、校團委應開展各種養成活動教育,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加強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禮儀手冊》,從思想上促進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充分發揮校園廣播、宣傳窗的作用,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識;強化教師帶頭作用,規范教師日常行為舉止,讓每位教師成為學生德育的榜樣;學校可根據具體情況設立“心理咨詢室”或“心靈成長室”,為學生提供一個傾訴與排解煩悶情緒、心理困惑的平臺,通過及時疏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態。
總之,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教師要經常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求知的愿望和熱愛知識的火種,培養他們健全的、積極向上的、勇于參與競爭的思想意識。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還要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真正給學生精神上的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