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孩子成長的各個年齡段教育而言,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最為困難的。首先,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加上涉世不深,認識問題不夠深刻、全面,從而造成了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艱巨性。其二,由于初中生心理成熟不盡相同,形成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其三,由于初中生心理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理的成熟為基礎的,形成了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長期性;其四,由于初中生階段屬于青春期和心理未成熟期,對事物的認識經常出現反復,形成了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反復性。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對教育的關注,從家庭到社會,處處可以體現,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復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學生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的現狀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我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強調,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央 從推進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出發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對于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 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這既體現了 黨對青少年一代的厚望,又使我們感受到責任的重大。在目前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必須重視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們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二、德育工作,家庭教育為主
進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不僅是需要學校領導和班主任、教師們常常思考對策,更需要學生家長的關心和支持。然而,農村孩子的家長大都不會根據時代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能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正確引導,大都死搬教條老一套,或撒手不聞不問扔一旁。他們常常用老眼光看待孩子,用老方法教育孩子,用老思想限制孩子;他們對犯了錯誤的孩子,常常采用破口大罵,拳腳相加等粗暴而又簡單的方法進行教育。因此,家長的問題也成了農村學校當前進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大問題。這些問題突顯出德育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們知道,德育是教育者遵守一定的德育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受教育者進行教育的過程,同時又是學生接受教育后,主動地把教育要求內化為自身品德的過程。作為受教育者,不完全是被動接受的,而是主動的,其主動性、積極性在教育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只有通過孩子內在的思想和心理活動才能形成。因此,家長不能把孩子視為被動接受的“容器”而應該把孩子視為德育的主體。只有當孩子真正成為德育主體,主動、積極地投身到德育中,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實效。
三、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工作,培養學生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顯得更加重要。因此,要引導學生先學會做人,學會做文明的現代人,做社會主義中國的主人,然后教會他們做學問。學校必須始終堅持“以德立校,育人為本”,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讓學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學的精神、多方面的才能去迎接各種挑戰。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學生成長各個過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營養,主要是通過課堂來提供,課堂教學中的德育也是最豐富的教育,因為課堂教學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集中傳遞古今中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多種多樣的精神文明的內容。對此要求各科任課教師立足課本,掌握自身所任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學科優勢,將學科中可以發掘出的德育內涵寓于本學科教學過程的始終,使德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加強青少年的德育,是一項艱巨和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遠。面對學生的德育現狀,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多想想我們為學生做了什么,做了多少。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是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師要像冬天里的一把 火,不僅能溫暖學生,而且能點燃學生的生命。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回歸自然”、“回歸社會”、“回歸生活”,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